中新網西寧1月10日電 (孫睿)記者10日從青海省消費者協會獲悉,2018年,青海全省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公共設施服務類投訴103件,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率為2475%。
據青海省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全省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936件,解決1911件,解決率為98.7%。其中,通過“智慧315”平臺受理消費者投訴173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72萬余元,加倍賠償8萬余元,接待來訪咨詢31378件。較去年同期相比,投訴量上升141.1%,挽回經濟損失上升192.5%,咨詢量上升22.1%。
從投訴類型分析來看,2018年,全省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商品類投訴980件,服務類投訴956件。其中,商品類投訴較多集中于交通工具類、食品類以及家用電子電器類,服務類投訴較多集中于生活社會服務類、電信服務類以及公共設施類。
從投訴性質分析來看,2018年,消費者投訴較多集中于商品及服務的質量、售后服務、合同、價格以及虛假宣傳。其中,全省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質量類投420訴件,占總投訴量的21.7%,;售后服務類投訴278件,占總投訴量的14.3%;合同類投訴250件,占總投訴量的12.9%。
“2018年,青海公共設施服務類投訴上升凸顯,2018年,全省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公共設施服務類投訴103件,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率為2475%。公共設施服務類投訴較多集中于鐵路客運、燃氣服務、供暖服務以及電力服務方面,其中,投訴多以合同問題、價格問題為主,如告知不及時、收費標準不明確、合同履行不到位等。”青海省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說,主要表現在燃氣公司涉嫌損害廣大消費者自主選擇權以及在市政管網覆蓋范內拒絕通氣的行為、供熱公司的供熱合同不規范,滯納金收取不恰當的行為、有線電視節日期間無信號,不能正常收看、通信企業在未征求消費者同意的前提下,擅自把后付費交費方式單方更改為預付費交費方式的行為、火車站未能按照購買需求及時合理增設窗口,導致消費者長時間排隊等候、小區出現大面積停電時,電力公司和物業公司之間相互推諉。
青海省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除此之外,2018年,青海省電信服務類和交通工具類投訴也大幅增加,電信服務類較多集中于電信服務質量、套餐價格、合同履行以及售后服務方面,交通工具類投訴較多集中于家用轎車及汽車零部件,多以車輛及零部件質量、購車合同爭議、售后服務問題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