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五糧液釀酒車間品嘗原漿酒。 王磊 攝
中新網宜賓2月27日電 (王鵬)“直至今天,我才了解到五糧液口感醇厚的原因,一是環境好,二是工藝精。”27日,剛參觀完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五糧液)釀酒車間,泰國《京華中原聯合日報》國際版編輯陳建輝感慨,五糧液白酒入口噴香,來之不易。
當日,2019“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四川”活動來到位于四川宜賓的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來自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緬甸等9個國家和地區近50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此品嘗五糧液原漿酒,參訪釀酒車間,用味蕾“領略”數千年傳承的五糧液酒文化。
五糧液所在的“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地處四川盆地南緣,這里雨熱同季,溫濕協調,丘陵起伏,山清水秀。優良的自然環境、古老的工藝傳承造就了今天醇香絕倫的五糧液。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五糧液合影留念。 王磊 攝
據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伯超介紹,五糧液擁有全國數量最多、持續使用時間最長、歷史最悠久的古窖池群,同時擁有4萬噸級的世界最大單體釀酒車間。2018年,五糧液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931億元,增長16%;實現利稅323億元,增長45%;資產總額1213億元,增長18%。
在釀酒車間內,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品嘗了五糧液78度原漿酒,均被其醇厚甘甜的口感所震撼。柬埔寨《柬華日報》總編輯安佳告訴記者,他在這里感受到的是親切和震撼。“親切在于,喝了多年五糧液,第一次來到窖池邊品嘗原漿酒;震撼在于,4萬噸級的世界最大單體釀酒車間,舉世罕見。
“五糧液是集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五糧之精華而成的,與盛唐時期的重碧酒、宋代的姚子雪曲、明初的雜糧酒一脈相承。”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趙東向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介紹了五糧液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釀造工藝。
“‘千年窖池萬年糟,酒好全憑窖池老’,釀造白酒,窖池是決定酒質好壞的關鍵之一。”趙東表示,由于白酒的釀造離不開釀酒微生物的作用,而窖池是微生物繁殖的溫床。五糧液600多年不間斷使用的“活窖”富集了數百種、上億個有益微生物群落,能夠賦予酒體更多、更豐富的口感層次。
五糧液相關負責人與海外華文媒體代表進行交流。 王磊 攝
醇厚的口感,精益求精的釀造工藝,引來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由衷贊嘆。“宜賓山好、水好、酒好,五糧液在港澳地區非常受歡迎。”《澳門月刊》社長王定昌表示,通過參訪,他了解到五糧液的工人用汗水釀造出了世界級的好酒,“我們也將通過手中的筆,講好五糧液的故事。”
“酒通人性,人性通酒。”印度尼西亞《一帶一路報》社長兼總編輯曾惠陽是一位愛酒之人。他告訴記者,自己在國外也經常喝五糧液,“如果能得到廣泛宣傳,中國的白酒也能暢銷世界。”
五糧液相關負責人與海外華文媒體代表進行交流。 王磊 攝
大家在贊嘆之余,也為五糧液乃至中國白酒在走向世界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安佳表示,如今白酒越來越國際化,但與國外其他酒類相比,喝法偏單一,“中國白酒要‘走出去’,還是要同步推出千年的酒文化。”
印度尼西亞《商報》編委副主席孫繼飛則認為,五糧液走國際化道路,其宣傳方式應該結合特色。“悠久的釀酒歷史,就是一張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