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照片當處方,電商豈能“有藥無醫”
據媒體報道,幾天前,人民網記者上傳同一張寵物狗的照片充當處方下單、在多家網上藥店平臺均通過了審核一事引發輿論聚焦。無處方銷售處方藥、在線問診不到一分鐘生成處方、用藥人不用實名認證……記者日前在多家網上藥店和知名電商平臺體驗購買處方藥,發現網絡售藥流程確實存在諸多漏洞。
藥品為醫療服務,這是診療應該秉持的基本原則,因此可以“有醫無藥”,但不能“有藥無醫”。處方藥受到相關法規的嚴格限制,原因就在于開處方藥和做手術等一樣,都屬于治療手段,手術決不能先于診療,否則就是亂做手術,同樣道理,處方藥也不能跑到診療的前面,否則就是亂用藥。
當前,在網上即使沒有醫療過程也可以買到處方藥。有的電商不需要查驗處方就售賣處方藥;有的雖然驗卻是走過場,正如寵物照片也能當處方,說明不在乎處方的內容;有的是未憑方售藥后,由醫師“補方”。此外,一分鐘生成處方、假醫生、假處方等,也都屬于“有藥無醫”的表現形式。
沒有前期診療和開方作保障,直接購藥和用藥的風險就會大增。在現實中,醫生使用處方藥會十分謹慎,他們習慣于將藥品的毒副作用考慮在前,在用藥過程中還會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用藥。但電商售賣處方藥,不僅治療效果得不到保障,而且毒副作用難以控制。近年來,網售處方藥導致的死傷事件已發生多起,也反襯出“有藥無醫”的巨大危害。
治理網售處方藥的方法或許很多,但根本的一點是要圍繞“醫”和“藥”兩者的關系展開。治理之策,是要嚴厲打擊“有藥無醫”的行為。網上不憑處方就銷售處方藥的行為,既可以當成違反處方藥管理規定的行為,也可以當成非法行醫行為,尤其在電商平臺上冒充醫生開處方、或者把假處方當真處方用,都具有將之定性為非法行醫的理由。
當前,我國禁止網售處方藥,也是從用藥安全的角度考量,但互聯網診療如火如荼,很多時候需要通過網售處方藥來補充某些不便或不足之處。為網售處方藥解禁,讓有資質的醫療機構經過規范的診療過程之后,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方能將“有藥無醫”等違法網售處方藥模式擠出市場,良幣驅逐劣幣,讓“寵物照片當處方”等奇葩做法失去生存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