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6·18”不負眾望地展現了線上帶貨的能力,而電商平臺和網上購物節也將進一步為出口轉內銷提供助力。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幫助外貿企業紓困,鼓勵外貿企業拓展銷售渠道,對接電商平臺。
根據6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1.5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9%。其中,出口6.2萬億元,下降4.7%。出口產品拓寬銷售渠道迫在眉睫。
《意見》提出要搭建轉內銷平臺,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臺,依托各類網上購物節,設置外貿產品專區。在符合國內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引導主要步行街組織開展出口產品轉內銷專題活動。組織各地大型商業企業與外貿企業開展訂單直采,設立外貿產品銷售專區、專柜。組織國內采購商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等采購外貿產品。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外貿企業要把國內市場當作全球市場的‘中國分場’來拓展。”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部門可以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如舉辦線上交易會、線上平臺、線上直播帶貨等。”
事實上,“6·18”期間,各地政府已經在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臺方面做了諸多努力與嘗試。山東省幫助首批600家生產型出口轉內銷企業上線1688平臺,對企業一次性給予50%的平臺會員費補貼。通過1688平臺組織促銷活動清庫存、開店營銷等模式,緩解企業出口受阻帶來的壓力,拓展內銷市場。
6月13日,江西省也開啟了“江西名優出口產品轉內銷雙線對接大會”線上直播,截至當晚9:30,拼多多主直播間涌入近50萬消費者圍觀拼單,帶動江西陶瓷、家具、服裝、茶葉等拼多多店鋪單日銷量增幅達430%。
為更精準地對接國內消費需求,《意見》還提出,要應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通過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創建自有品牌,培育和發展新的消費熱點,推動消費回升。鼓勵外貿企業充分利用網上銷售、直播帶貨、場景體驗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然而,出口企業通過電商平臺轉內銷仍然面對諸多難點。白明表示,盡管許多外貿企業在積極嘗試轉內銷,但也存在國內外市場采用的標準不同、外貿企業對國內客戶需求偏好不了解、國內客戶對出口品牌不熟悉、外貿企業國內市場營銷渠道不適應等問題。
他指出,“出口產品轉內銷要做好與國內原有市場的差異化,搭建新的平臺,突出自己的特色,盡量與原有的國內市場錯位。至于錯位的方法,一個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另外國內外標準要統一,保護好知識產權,在國內市場揚長避短,這樣才能用好這個‘中國分場’”。(記者 陶鳳 呂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