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當代著名作家卡洛斯·魯依斯·薩豐,以小說《風之影》而名聞遐邇。出版于世紀之交的這部小說,以巴塞羅那為背景,講述愛書人的傳奇故事,在西班牙出版史上銷量僅次于《堂吉訶德》。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通過薩豐創造的文學世界,重新認識巴塞羅那,也重新審視書籍的價值。
1964年,薩豐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羅那,從孩童時代起就喜歡閱讀,一心想要探索“講故事”的奧秘。年輕時,薩豐供職于巴塞羅那的一家報社,主要撰寫兒童文學作品。他曾憑借小說《霧中王子》獲得西班牙重要兒童文學獎。30歲以后,薩豐赴美國洛杉磯定居,但他對故鄉有著深沉的愛,為巴塞羅那書寫歷史的種子也早已在他心里種下。
從《風之影》到《天使游戲》,再到《天空的囚徒》《靈魂迷宮》,薩豐筆下的故事都發生在巴塞羅那。他希望通過文學創作,向人們展示這座城市深層的文化底蘊。在《風之影》中,作家為巴塞羅那建造了一個保存歷史記憶的地方——“遺忘書之墓”圖書館,專門收羅被世人遺忘的各種書籍。二戰后的巴塞羅那,小男孩達涅爾在父親的帶領下走進“遺忘書之墓”圖書館。每一位進入圖書館的人,都可以挑選一本古書,用一生守護它。達涅爾挑選了一本名為《風之影》的小說,并為之著迷。于是他開始尋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因而開啟了一段探尋古書背后故事的奇幻之旅。
出乎意料的是,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風之影》在全球讀者中反響熱烈,長期高居暢銷榜,不斷刷新西班牙出版紀錄。迄今為止,這部作品已被譯成40多種語言,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盡管受到熱捧,但為了保留作品純粹的文學性,薩豐一再婉拒紛至沓來的影視改編邀請。對薩豐而言,用文字形式呈現對故鄉的記憶并流傳于世,遠比外部世界的諸多誘惑更有意義。
薩豐將自己對巴塞羅那的認識,與全球化浪潮下的流行文化相結合,寫出了通俗文學著作,深入人心。對主人公童年時期內心世界的剖析、對戰爭創傷的記述、對巴塞羅那歷史風貌的描寫……一個與眾不同的文學世界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體味歷史的厚重,觸摸情感的堅韌,感知生活的考驗。
薩豐的作品融合了歷史、推理、懸疑和情感小說的諸多元素。薩豐曾說,他的創作風格深受19世紀文學大師們的影響,尤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和狄更斯為甚。薩豐借“遺忘書之墓”圖書館,致敬對他文學創作產生深遠影響的諸多文學大家。他將《悲慘世界》中的萬寶龍鋼筆作為《風之影》主人公達涅爾最珍貴的禮物;用卡夫卡的小說比喻紛繁復雜的門鎖;將狄更斯的《遠大前程》作為《天使游戲》主人公走上作家之路的啟迪作品……
薩豐是一個杰出的寫作者,也是一個熱忱的閱讀者。那些停留在他腦中的“如風之影”,隨他而逝,獨留他筆下街頭巷陌的光影,宛如城市、書籍與個人命運交織而成的一個樂章。閱讀并享受他的書籍,便是對他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