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兩次區劃后,市北的體魄變大了,但是,綜合實力并沒有變強。這個承載著城市歷史記憶和工業發源的區域,一直在艱難地尋求突圍。
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這對青島來說,是城市維度的提升,但是,對于市北區,則是一次扭轉乾坤的機會。“核心區”這三個字,就像是引爆市北未來的導火索。“核心區”是經濟起飛的機遇、文化繁茂的機遇,也是民生幸福的機遇。或者說,“核心區”這三個字,是市北區百年發展史上歷史性的分水嶺。
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雖然是新市北人,上任剛滿一年,但是,在一個半小時的采訪中,他思路清晰,思慮深遠,篤定得像是一棵已經在市北將“根須”扎得很深的大樹。
“核心區”既是戰略,也是戰術。圍繞這個“靈魂”,步步為營,謀局布篇,創造與愿景高度匹配的現代的、發達的、活力充沛的新市北。
在張新竹眼里,市北區每天的日歷,時間是有密度的——3月28日,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開工,面向全球招商推介;5月28日,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廣興里開園;6月28日,青島工業互聯網集聚區啟動……循著“1412”和“六個千畝”這一賽道,市北區開始加速!
“我們所做的工作好比植樹育林,種下的這些項目明年就會開始生長,這六個千畝園區便會如熱帶雨林一般,成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和人才最佳的棲息場所。”在張新竹的作戰圖上,“六個千畝”是市北區建設“核心區”重要的突破點。
“市北突破了,青島老城復興就有了希望;市北崛起了,青島主城高質量發展就有了未來。”張新竹對這片土地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我們要緊抓這一機遇,在全市當好排頭兵、打造新高地、建設核心區、爭當驅動器,趟出一條黨建引領、開放創新改革,推動老城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市北提出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是開放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對自身發展的理性判斷”
履新后,張新竹反復思量一個問題:在青島的發展格局之中,市北如何定位,才能積極主動融入其中?“不需要絞盡腦汁,只要把自身置于青島乃至全國發展的大局中去思考,把青島的戰略謀劃想透、做實,市北新的定位就不言自明了。”在張新竹看來,當前的青島有國家戰略加持,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市北提出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是開放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對自身發展的理性判斷。
市北之所以有底氣錨定核心區發力,是有大港這張王牌。“大港是市北獨一無二的優勢,是城市發展的超級節點。之于全國,大港是面向‘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新地標;之于青島,大港是青島未來百年發展的新機遇,全域發展的‘引爆點’。”提起這塊主城區稀缺的土地,張新竹難掩興奮之情。
“市北也具有建設核心區的資源稟賦。”張新竹如數家珍:從發展的空間看,市北“城”的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多,蘊藏著無限可能;從產業發展看,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國際航運大廈、山海會、春光里等重點項目集聚,具備航運、貿易、金融多業態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動的條件;從營商環境看,市北擁有主城最為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務和基礎支撐,有場景,有流量,易聚合科技創新人才。
“抓好存量迭代、增量崛起,聚焦未來產業,才能推動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全面起勢”
“核心區”這張牌非同小可!牌是好牌,關鍵怎么出牌!張新竹給出了“打法”:抓好“1412”存量迭代、“六個千畝”增量崛起。
“1412”是市北新的經濟發展布局——“1”指大港這一城市發展的原點被“激活”,成為“城市再中心”、復興西部老城的戰略支點。“4”指“四足鼎立”于市北版圖的歷史文化記憶示范片區、濱海新區、中央商務區、創新資源集聚示范片區,在核心區賦予的歷史使命下,功能定位進一步明晰。“12”指依托四大片區“硬核”存量企業量身打造金融、交通、醫療、海洋等12大平臺,形成互動耦合、價值倍增的開放發展的生態。
如果說“1412”發展布局聚焦激活存量、穩住“底盤”,那么國際大健康產業集聚區、跨國企業區域總部集聚區等“六個千畝”產業集聚區產業發展目標的提出,則是市北“騰籠換鳥”,布局新興產業的“大手筆”。
“空間資源不足是市北發展的短板,所以要滾石上山,闖關奪隘,向樓宇要資源,向棚改要資源,破解產業載體這一瓶頸。”張新竹對“開源節流式”的經濟發展思路進行闡述——已有的樓宇、工業園區等產業載體要重塑經濟格局,優化產業結構,騰出空間注入新產業;棚改、老企業搬遷釋放出的六千畝新空間則要產業化發展,從而推動城區綜合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跨上新臺階,助力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全面起勢。
寸土寸金的市北,靠什么產業實現“升級”?市北聯手著名管理咨詢機構麥肯錫給出發展路徑:對標國際先進郵輪港城產業發展模式,聚焦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產業,建設創新燈塔,開展全球招商,打造青島開放新窗口和產業新高地。
張新竹形象地將市北發展路徑比作“城市發展說明書”,從中可以看出市北的抱負:聚焦“未來產業”,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打造中國北方營商環境最優的主城區,崛起中國北方濱海科創城。
“發展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要用經濟的語言、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平臺的優勢解決城市發展問題”
老城發展面臨的問題錯綜復雜。“任何困難都有一把鑰匙,發展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張新竹深感責任重大,“爬坡過坎是老城轉型發展的必經階段,我們會利用好這一關鍵階段,保持爬坡過坎的壓力感、奮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創業的責任感。”
如何有的放矢,施展拳腳?張新竹為市北黨員干部“寫”了一本“工作說明書”。“兜里裝著‘城市發展說明書’和‘工作說明書’,學以致用,就會突破制約城市發展的枷鎖。”張新竹解釋,“工作說明書”考核指標維度多,但實質就是抓黨建引領,抓開放創新改革,從而趟出老城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黨建是穩定發展的前提。為此,市北成立了940個網格黨支部,2000余名機關干部下沉,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工作格局,推動問題在一線快速解決、妥善處置,以黨建引領促進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讓廣大居民共享發展和治理的成果。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張新竹興致勃勃地向記者講述他剛來市北時,統籌運作國有金融資本,構建產業發展支撐平臺的重大決策部署——組建注冊資本100億元的金控公司。據了解,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AA+級主體信用評級公司,發債融資成本低,融資效率高,撬動金融資源更多地向市北傾斜。“要充分發揮城市的金融屬性,用經濟的語言、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平臺的優勢解決城市發展問題。”張新竹透露,下一步,市北還將聯手市城投建立合資公司,打造AAA級主體信用評級公司,充分利用平臺公司的信用和管理優勢,整合資源、積聚力量推進工作。
站在更高維度上,一個關于老城蝶變的故事正在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