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樂歌股份(300729)董事長項樂宏與平安資管基金經理“互懟”一事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8月31日早盤,樂歌股份股價一度上漲至97.84元/股的高點,隨后震蕩下行,截至收盤,報89.65元/股,跌幅0.98%。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周末互懟事件之前,樂歌股份未能進入包括基金在內的主流視野。盡管5月至今,該公司股價從20元左右一路上漲至90元附近,但截至二季度末,也僅有12只基金持有,且持股數量都較低。
低調的“大牛股”:最高上漲近450%
資料顯示,樂歌股份聚焦智慧健康辦公,主要產品包括:線性驅動智慧辦公升降系統、智慧升降工作站、智能小秘書工作站等。
2017年12月,樂歌股份正式登陸創業板,上市后連續錄得七連板收于40.28元/股,此后其股價持續震蕩下行,今年2月,一度跌至18.03元/股。
由于股價長期處于調整狀態,樂歌股份并不特別引起機構的關注。
其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一共有19只基金持有樂歌股份,持股數量超過50萬股的3只基金均為國泰旗下基金,分別為國泰智能裝備、國泰價值經典和國泰金鷹增長。
今年5月初,樂歌股份的股價突然開始異動,股價不斷創歷史新高,周一盤中一度上漲至97.84元,這一價格較其2月份的17.8元的低點暴漲近450%。總市值也從不足20億元上漲至最新的77.41億元。
盡管此前也有部分基金持有樂歌股份股票,但大部分都錯過了今年5月的一波上漲。
數據顯示,2019年中報,19家機構投資者持倉樂歌股份,其中14家為基金,但截至2019年年底,機構投資者數量為0,前十大流通股東均變成為自然人。
隨著股價的不斷上漲,樂歌股份的投資者調研隨之增加。今年6月中旬以來,已有數十家機構到公司現場調研,包括公募、私募等。去年整個下半年卻僅有2家私募到訪。
而到了今年中報,樂歌股份的機構投資者數量為16家,其中包括13家基金,社保基金也現身其中,機構加倉踴躍。
為何股價突然大漲?
為何一直在低位震蕩的樂歌股份,股價突然開始暴漲?
華創證券指出,上半年境外疫情嚴峻,部分歐美企業要求當地員工持續居家遠程辦公,以減少人員聚集。歐美人習慣于站立辦公,對升降桌需求更加旺盛,顯著拉動了銷量增長。
從時間線來看,4月底,樂歌股份披露2019年年報及2020年一季報,其2019年業績同比增長9%至6298萬元;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6%至1400萬元,可以看到,業績體量并不算大。
上述業績披露后,其股價并未有明顯反應。
5月19日,樂歌股份披露其實控人姜藝在5月19日-29日期間大幅增持了88.85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1.02%。數據顯示,該時間段內,樂歌股份股價上漲逾22%,均價為26.69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未披露其實控人增持的主要原因。
本次增持后,姜藝與一致行動人項樂宏通過寧波麗晶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麗晶(香港)國際有限公司、寧波聚才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控制公司59.49%的股份。
6月14日,該公司發布業績預告,稱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155-185%至6000-6700萬元。從二級市場來看,6月12日-18日期間,該公司連續錄得5個漲停,此后更是一路創下新高。
跨境電商概念股普漲
雖然樂歌股份的上漲看起來確實是因為業績的超預期,但公司背靠的核心主題,正是這一輪如火如荼的跨境電商概念。
跨境電商的行情,從今年6月開始,以吉宏股份為首開始啟動,隨后宣亞國際,樂歌股份紛紛跟漲。6月至今,跨境電商指數累計漲幅已達34%,宣亞國際和樂歌股份同期漲幅逾200%。
樂歌股份主營產品是人體工學工作站系列產品,但該產品線已經是紅海業務。公司IPO期間帶來50%-70%左右收入的人體工學大屏支架的營收規模在不斷萎縮,目前收入占比降至20%以下,說明這類產品在市場上的廝殺可能是相當激烈的。
因此,樂歌股份也一再強調境外公共倉庫是公司的核心優勢,換言之則是跨境電商業務。
樂歌股份從2011年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從2013年起在美國開始設立了海外倉,目前公司有全球有14倉,7個自有倉,新增了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創新服務綜合體項目,向寧波、浙江、華東、乃至全國的中小外貿企業提供包括海外倉儲、物流配送一系列服務項目。
中信建投認為,隨著以亞馬遜為代表的跨境電商業務高速發展,同時疫情致大量線下商超停業倒閉,線上業務持續上漲,公司海外倉戰略布局優勢凸顯。同時,樂歌的公共海外倉有能力向中小外貿企業提供更低廉成本的海外倉服務。樂歌在美國沿海區域的多倉設置,使得配送成本大幅降低,配送時效大幅提升,用戶滿意度提升,使用樂歌公共海外倉的中小跨境電商的競爭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三個月后,樂歌股份將面臨三年IPO鎖定期解封,屆時,占市值總比例69.61%的6042萬股將解禁。其中,項樂宏、姜藝夫婦實際控制公司59.49%的股份,并在今年年中給予管理層大量的期權行權,價格是28.75元。此后,公司股價也從今年5月開始大幅拉升。
對于解禁與股價拉升間的聯系,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在社交媒體上直接回應稱,“網上對樂歌上市滿三年的解禁比較關注。我解釋如下: 樂歌在上市的時候,做出了承諾,所有樂歌原始大小股東,均鎖定三年。凡是樂歌員工,三年解禁期滿后,每年解禁最多不超過25%。”
換言之,3個月到期解禁,解禁規模也是有限的。
回溯樂歌平安“互懟”事件
梳理事件全過程,其實樂歌股份并非首次與大機構互懟。
8月29日晚,樂歌董事長項樂宏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樂歌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年輕人功課不做,老三老四。”
8月29日,項樂宏在微博發布長文《我最近接待基金調研的一些感受》,表示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項樂宏表示,臨時通知需要調研的平安資管的年輕基金經理,態度頤指氣使、居高臨下,根本沒有去過樂歌的工廠,沒有對樂歌基層員工做過采訪,也對公司過去幾年雖然收入沒有增長但實際產品和業務機構不斷完善一無所知。
8月30日,參與調研樂歌股份的平安資管投資經理張良亦在朋友圈回應稱,8月28日確實去了現場調研,不存在所謂“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并稱,8月29日線上調研時問了兩個問題,大概問題特別冒昧,視頻中董事長摔門而出,該問的問題下次還會問。
8月30日中午,項樂宏再發長文,稱上周六下午與平安資管人士視頻調研時,他花了50分鐘的時間講解了宏觀環境對公司的影響,公司運營邏輯的戰略星空模型、疫情、應對措施以及公司發展展望等,并非張良所稱的30分鐘。他特別提到,公司共有6人參加視頻調研,全程開啟攝像頭,平安資管7—8人全程未開啟攝像頭。
8月30日晚間,平安資管調研樂歌股份的機構調研內容也首次披露。從調研報告看,樂歌方面對業務進行介紹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確實只提了兩個問題,而樂歌方面的回復也已表現出不滿情緒。
1、問:我們看一家企業,主要看企業本質性的東西。公司今年發展是太快了。但過去幾年沒有增長,甚至反而有下降,是什么原因?
答:過去幾年,雖然整體銷售沒有增長,但如果你稍微研究一下就能發現,公司的主營產品結構實際上一直在持續改善,早年的電視架占比越來越少,線性驅動升降桌升降臺等人體工學工作站產品占比越來越高。今年的疫情恰好是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后進一步觸發放大的情況。
2、問:今年的增長,一方面是公司的積累的結果,一方面公司的發展是因為疫情造成的需求爆發,那接下來會是如何?
疫情觸發了公司的爆發,實際上是持續的結構轉型疊加了疫情。未來能不能行,我們已經花了一個小時進行了解釋。如果你相信2003年的非典是中國電商發展的元年,2020年的新冠是世界電商發展的元年,那么樂歌會持續快速的發展。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那么樂歌可能會持續比較不快速的發展。
事實上,樂歌股份不久前就與海運央企就運費展開論爭。
8月1日,樂歌股份公告《關于外貿出口企業共同呼吁平抑出口集裝箱海運價格的號召》,直指船公司聯盟涉及壟斷,并點名要求上市公司中遠COSCO積極增加運力,承擔央企社會責任,引發了業內爭論。該號召書一出,資本市場反響明顯,樂歌股份一周內股價最高上漲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