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9月9日)創業板天量暴跌,不但近期爆炒的低價股全線崩潰,甚至連近期本來就超跌的次新股,更是墮落到了“無抵抗殺跌”的地步。這不,作為創業板首批注冊制新股之一的“鋒尚文化”,在上市不到半個月時間便一路狂瀉,時至周三干脆砸破了138.02元發行價,成為創業板注冊制新股中首家“破發”的股票。
受創業板誕生注冊制以來首家“破發”新股的打擊,21家創業板注冊制股票僅2家收漲,其余不同程度殺跌。其中,維康藥業、康泰醫學、大宏立、盛德鑫泰、大葉股份、迦南智能跌幅均達10%以上。目前代表創業板注冊制股票的“深注冊制指數”,全日狂瀉6.55%,報收于1812.06點,創開設以來的新低。至此,最近12個交易日,該指數跌幅達到了40%,位居各大板塊榜首。
在創業板注冊制新股連續暴跌尤其是鋒尚文化“破發”的打擊下,A股市場中的次新股群體加速潰敗。次新股指數暴跌4.02%收于2650.77點,距離年內低點2402.09點一步之遙。不僅如此,最近7個交易日,次新股指數連續收跌,創出了2019年4月18日-5月6日以來的最差紀錄。
那么,什么原因導致了次新股這種局面?投資者還能參與新股炒作或者“打新”嗎?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采訪的申萬宏源高級投顧何武分析稱,第一、估值過高。雖然次新股指數囊括的股票隨時都在發生變化,但是整體來看,次新股群體的市盈率與科創板的市盈率是非常接近的。目前科創板市盈率高達86.45倍,也就是說大多數次新股的市盈率處于這個水平附近。而滬深主板市盈率才十幾二十幾倍,相比之下次新股群體的估值嚴重超標,價值回歸是必然之路。
第二、股價過高。上證指數經過了長達13年的漫漫熊途后,基本上已經到了熊市趕底階段。在這個階段,股價高低決定調整幅度,而不僅僅是業績。歷史上,滬指1000點時的A股均價是4.5元,1664點時的A股均價不足6元,但今年9月2日A股均價高達23.42元,下跌空間是巨大的。因此A股要想開啟新一輪牛市,就必然拿高價股開刀。這樣一來,高價股群集次新股成為空頭的首要狙擊對象也就難以避免了。
第三、漲幅過高。姑且不論這兩年來非科創板次新股漲勢凌厲,就連注冊制上市的21家股票,短短一兩天時間就可以暴漲10倍,巨大的獲利盤勢必會引發大規模的套現。況且創業板注冊制新股是有做空功能的,有做空機制下的新股一旦雪崩,其他次新股跟著跳水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四、破發不是調整的終點。鋒尚文化作為注冊制首家“破發”的股票,意味著A股特別是次新股的這波調整,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猛烈。原因在于,以往創業板除了在2010-2012年有過上市后迅速破發的歷史外,其余時間都是長時間位于發行價上方。而本次創業板注冊制新股破發,發生于A股市場長達2年結構性行情的背景下,才剛剛開跌就遭遇了“破發”,表明這輪調整級別,肯定不是大多數人估計的“短期回調”。
第五、打新欲望應當適當降低。一輪熊市越臨近結束時,往往新股在上市后短時間甚至當天就直接破發了。也只有密集破發潮出現時,才是黎明前的黑暗,市場才會慢慢迎來轉機。從這個角度分析,過去6年打新必賺,恐怕要在未來1年成為歷史了。而決定新股是否會在上市首日破發,取決于新股的市盈率和所屬板塊的平均市盈率。
6.目前不宜掘金次新股。今年4月28日-7月13日次新股走出了一波50%多的反彈行情,本質上是對過去3年下跌行情的一個技術性的修復。而次新股指數在技術上的籌碼密集支撐區,位于700點附近,換句話說次新股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再跌75%才到位。事實上,當前次新股的市盈率,若按照科創板為標準的話,也只有下跌了75%,市盈率才會回到20倍左右的水平。一輪牛市啟動時,次新股的市盈率通常就在二三十倍的樣子。所以,較長時間內,投資者除了低倉位做短差外,最好不要輕易掘金次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