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創50ETF獲批,科創板正式進入指數投資時代。華泰柏瑞在首批科創50ETF授權中拔得頭籌。
在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看來,通過科創50ETF參與科創板市場,可以大幅降低個人投資者門檻,此外,既挑選了好的賽道,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挑選個股的風險。
科技創新是
時代發展大勢所趨
柳軍表示,指數基金的投資價值取決于標的指數的發展前景。
科創板未來的增長動力在于以下幾點:一是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帶來的生產力發展,或者對部分境外壟斷產品的國產化替代;二是一帶一路建設為科創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三是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將引入大量外資投資于科創板;四是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的排頭兵,國家和地方必將投入充分資源確保改革成功,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五是科創板市場規模擴大后將吸引更多優質科創企業上市,上市公司質量有望持續提高,增強科創板的投資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科創50ETF的標的指數――上證科創50成份指數在編制上與傳統指數也存在一定差異。“在成份股的調整周期上,傳統指數一般是半年或一年調整一次,科創板剛推出,不斷有新的企業上市,各上市公司之間市值等方面差異較大,若是繼續維持傳統指數的調樣周期,會削弱指數代表性,因此科創50指數調樣周期定為每季度一次。此外,為使科創50指數能及時反映板塊全貌,對大市值公司設置差異化的納入時間安排。”
正確看待科創板“高估值”
對于科創板的高估值,柳軍也直言,若從橫向比較,創業板指數市盈率超過60倍,創業板50指數也超過70倍,與科創板均處于同一分位;若是與海外市場比較,納斯達克100指數目前整體市盈率34.7倍,但若剔除納斯達克頭部的30家公司,其余的納斯達克股票估值也近80倍,科技創新型的公司估值偏高放眼全球似乎是常態,納斯達克早期也經歷過估值泡沫,隨著逐漸培育出眾多偉大的科技企業,整體估值才逐漸下移。目前,科創板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其估值下降之際即是科創板收獲的季節。“對于科創板需要保持一定的包容度,畢竟我們投資的是科創板的未來。”
此外,在柳軍看來,科創板本身就允許未盈利公司上市,對于創新型公司,并沒有約定俗成的估值標準,簡單套用PE估值,本身在估值方法上或也存在一定偏差,相比PE估值,PS估值會相對更合理一些。
柳軍總結,科創板的“貴”不僅僅體現在價格高,還可以理解為“珍貴”,A股的偉大公司大概率誕生于科創板。
科創50ETF將大幅降低
投資者參與門檻
“科創50ETF將大幅降低投資者參與科創板投資的門檻,科創板ETF的推出豐富了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的投資工具。此外,科創板ETF也將接軌科創板的制度安排,ETF漲跌幅也將相應調整為20%,大大增強ETF的可交易性和流動性。”柳軍介紹。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買科創50ETF就是買賽道。”柳軍分析,“科創板個股本身估值分化很大,既有高達千倍以上估值的企業,也有公司估值只有20倍,此外,這類科技創新型的企業未來前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通過指數化投資可以規避挑選個股的風險。加之,科創50指數在編制規則上就是不斷遴選公司的過程,只有得到市場認可的公司,市值規模才能做大,才有可能進入科創50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