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產業興旺是基礎。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
鄉村產業如何振興?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產業發展思路。
鄉村產業振興,重點是要振興現代農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為什么要重點振興現代農業?一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需要,二是實現城鄉產業協調發展的需要。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必須要實現城鄉產業一體化有機銜接。為此,城鄉產業發展必須要立足產業之間互相補充、互相支撐的要求。因此,鄉村產業發展必須要立足現代農業,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其他產業。
振興現代農業,需要樹立正確的產業效益觀,需要更加注重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結合,而不是僅僅追求經濟效益一個方面。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松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
振興現代農業產業,必須要守好生態化“靈魂”。民以食為天。農業生態化是實現農業產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有機統一的根本途徑。我們應以生態化為核心指標構建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
要努力實現農業產業的“三穩定”。一是要盡可能實現生產穩定。二是要盡可能實現流通穩定。要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努力降低流通成本。要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建立更多的產品直銷渠道,尤其是要為小農戶提供更多的穩定銷售渠道。三是要盡可能實現農產品價格穩定。農產品價格穩定,有利于農業生產預期穩定和農民收入穩定。
要進一步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拓展產業價值空間。要把現代農業和工業有機結合起來,在鄉村適度發展一些農產品加工業,包括一些“五小”工業等,服務于農業和提高農民收入。要把農業和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提升農產品的文化品位,變消費產品為消費文化,同時大力發展品牌農業。要把農業和休閑、康養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休閑、康養農業,包括田園綜合體、體驗農業、觀光農業等。在上述基礎上,可進一步開發鄉村旅游等資源,最終形成農業產業與休閑、旅游、康養一體化發展。
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必須要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需要激活更多本土人才。要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有了這個良性循環,不僅能留住人,還能吸引人,讓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進入現代農業產業。
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黨的領導優勢。由于農業產業更多具有公共產品特性,其效益具有綜合性,且經濟利潤空間不大,這在客觀上需要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黨的領導優勢。“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要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先鋒帶動作用,努力實現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機統一,要把三方面的優勢充分結合起來、發揮出來。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的規模效益和分工效益。要進一步完善農業宏觀管理體制,充分利用高科技大數據等新的技術和手段提高農業宏觀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