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忠范20日在北京談到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時認為,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現象,當推動“研發代工”的新模式,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
劉忠范當天做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共識大講堂”,作“推動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主題講座。
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作為處于科研一線的研究人員,劉忠范表示,長期以來中國存在科技經濟“兩張皮”現象,即一方面各學校、科研機構產出大量科研論文和專利,企業方面卻用不上;另一方面企業迫切需要科技創新突破技術瓶頸,但許多企業自身又缺少技術研發能力。這一現象制約了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
劉忠范認為,現行“唯論文”的“數字化”科技評價模式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基礎科學研究評級體制和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勢在必行。
他以石墨烯產業舉例道,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石墨烯基礎研究和產業大軍,已成為“統計數字上”的石墨烯強國,但產業內部科技經濟“兩張皮”現象非常嚴重,缺少原創性突破和“卡脖子”型核心競爭力???ldquo;卡脖子”型技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和持續資源投入,進行扎實的基礎研究。
劉忠范指出,創新能力和創新意愿的割裂也是阻礙高科技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問題,擁有雄厚資源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往往缺少創新意愿,而具備創新意愿的企業卻缺少創新的能力和資源,同時具備兩要素的企業屈指可數。
對此,他提出,應當以政府為主導,整合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吸納企業和社會資本,建設以“政產學研”協同機制的“新型研發機構”,并在其中推動“研發代工”模式,積極為企業成立研發代工中心,開展“一對一”的定制化研發服務,解決企業的研發需求,同時提高新型研發機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讓科學家和企業家同乘一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