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復雜挑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的號召。
回首“十三五”,我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推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開放事業不斷取得新發展、新提高、新突破,對外開放成就舉世矚目。展望未來,我們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乘勢而上開啟新征程。
——優化開放試點布局、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這五年,我國連續三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2019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1.54萬億元,今年在外部形勢復雜嚴峻的背景下,我國自6月份以來就實現了進出口連續雙增長,11月將舉辦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全球貿易復蘇注入新動能。
這五年,我國服務貿易大國地位繼續穩固,2019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5.42萬億元,服務貿易規模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二。9月舉辦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成為推動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力量。
這五年,我國加快建設對外開放新平臺,四次擴容自貿試驗區范圍,數量由4個增至21個,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深圳等經濟特區越辦越好,“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不斷提高。
從南到北、從沿海到內陸,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加速形成。
——放寬市場準入、改善營商環境,開放領域不斷擴大。
五年來,我國連續四年修訂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清單條目分別由2017年的93項、122項減至33項、30項,負面清單之外給予外商投資國民待遇。2019年公布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19年版)》,鼓勵目錄總條目1108條,其中全國目錄415條,與2017年版相比增加67條、修改45條,鼓勵外資投資的領域持續增加。2017—2019年,在全球跨國投資連續下滑的背景下,我國吸引外資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位。今年8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8.7%,引資魅力不減。
五年來,我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認真落實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全面取消各級商務主管部門針對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事項的審批或備案,進一步提升外商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2018年以來,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等先后宣布并推動實施了50余條具體開放措施,相關法規制度修訂基本完成,監管流程不斷完善,審批速度大大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我國營商環境排名從2018年的第七十八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三十一位,連續兩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快的前10個經濟體之列。
五年來,我國不斷提升雙向投資水平,2016—2019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合計達6344億美元,穩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末,共在18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4萬家企業。投資結構更加均衡,主要投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領域,2019年制造業投資占比14.8%,全球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互利共贏戰略,開放格局不斷完善。
這五年,我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務實推進雙邊經貿合作。2016—2019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4.6萬億美元、占外貿比重提升至29.4%,直接投資721億美元、占比提升至13.7%。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項目落地生根,產業聚集效應和輻射作用明顯增強。
完善經貿合作機制平臺。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設立中國—上合組織等經貿合作示范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累計建立90多個貿易投資等雙邊工作組,與14個國家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
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瓜達爾港等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加強重要通道、口岸建設,截至2020年8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近2.9萬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