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屆安仁論壇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舉辦,此次論壇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導,國務院參事室、中華文化促進會、華僑城集團共同主辦,旨在圍繞“新型城鎮化與康旅產業”主題,結合理論和實踐,為新型城鎮化與康旅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案例和智慧。
近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逐步成為擴大內需的主要動力,在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以及健康中國等多重國家戰略背景下,康養旅游已逐漸成為旅游經濟的新熱點,將為新型城鎮化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數據顯示,2016至2020年,我國康養旅游的市場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1000億元左右。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帶來了一定挑戰,但也成為了康旅產業發展的“助推器”。隨著國民健康意識進一步提升,對康養的需求日趨旺盛,“康旅”將成為未來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藍海”,為推進新型城鎮化乃至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探尋了新的實現路徑。
作為國內城鎮化產業規格最高的論壇,本屆安仁論壇圍繞“新型城鎮化與康旅產業”這一主題,聚焦后疫情時代康旅產業對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作用與意義,對“康旅產業探索”和“康旅模式探索”等多個議題展開權威解讀和互動研討,為行業輸出了具有普遍性和針對性的最新觀點、成果和建議。
論壇期間,華僑城方面分享了目前華僑城集團的康旅探索:“基于華僑城的品牌力、資源力、運營力和整合力四大核心競爭力,華僑城的康旅布局將呈現全國性,這是其他企業難以復制的,產品將呈現多元化及中高端化,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品質生活的需求。”
經過5年的發展,安仁論壇已成為華僑城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打造的一個最具影響力的IP活動,為文旅產業及其驅動的特色小鎮、鄉村振興提供了思維養分,安仁古鎮正是一個典型。本屆論壇期間,《華僑城集團特色小鎮安仁模式發展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記錄了安仁古鎮的發展歷程、分析總結出以“產業先導、開放共享、雙輪驅動、以人為本”為特征的華僑城特色小鎮“安仁模式”,在我國新型城鎮化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為特色小鎮及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復盤安仁模式,解讀“產鎮人文”深度融合
千年古鎮安仁,因文博資源豐富而享有“中國博物館小鎮”美譽,“生態環境優美、空氣質量極佳”是其另一張亮麗名片。從華僑城·安仁里到南岸鄉苑的叢林空間、林盤莊園的無邊原野,再到擁有約22000平方米浩瀚花海的錦繡安仁奇境花園、充滿詩意的田園農場……華僑城依托川西不可復制的自然資源,以文化旅游為軸,將“人文、文旅、康養”三者有機結合,在安仁原有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引入藝術創意展覽、演藝、文化活動等,從食、宿、行、游、購、娛全方位與康養銜接,打造一個讓人心靈棲息的康養旅游目的地。
復盤華僑城的“安仁模式”,“產鎮人文”深度融合的特質清晰可見。首先,華僑城以產業先導搭建新型城鎮化發展架構,深挖小鎮“文博”資源,并導入數字娛樂科技、創意產業園區、康養等新興產業,構建“文博、文創、文旅”三文融合的產業生態圈,為小鎮發展注入可持續的動力,創新打造了安仁論壇、文化城鎮博覽會、安仁公館酒店群、安仁樂道美食街等一批亮點業態。
高質量可持續的新型城鎮化,一定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華僑城深諳此道,在開發建設之初,便堅持“留住人”和“吸引人”的原則,幫助原住民和商戶在城鎮化的發展中獲得充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華僑城開發建設特色小鎮,不希望當地的原住民搬走,因為原住民是當地文化最好的載體,留住他們就守住了本地文化的根脈。” 華僑城集團董事、總經理姚軍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自2016年入駐安仁以來,華僑城以保護古鎮歷史街區格局為原則,修繕、改造和活化古鎮街道、沿街公館和商鋪;規模化投入改造古鎮街區的供排水系統、道路交通、電力、燃氣管道等基礎設施;新建各類旅游集散空間,完善旅游基礎服務設施;開展河道污水治理、建設旅游廁所、完善旅游標識標牌系統……從建筑風貌、景觀、人文設施建設等方面讓古鎮舊貌換新顏。生活環境的改善,不僅吸引了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也吸引了不少企業入駐投資,帶動當地產業升級,形成了有機良性的循環。從2015年到2019年,安仁旅游人次漲幅近35%、旅游綜合收入漲幅翻番,文化旅游對安仁經濟和就業的貢獻率超過30%。
作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樣板,安仁以特色小鎮帶動周邊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了“古鎮文旅+美麗鄉村”雙輪驅動模式。在安仁斜江河的南岸,華僑城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將斜江河南岸的三個行政村進行旅游化整體改造,推進安仁古鎮與南岸美村的文旅聯動發展,打造了錦繡安仁奇境花園、鄉村會客廳、藝術家工作室、鄉村生態記憶館、精品民宿、花田綠道等特色產品,形成集生態農業示范、親子科普體驗、美麗鄉村休閑于一體的綜合型業態,與“新老村民”共建、共治鄉村,共享鄉村發展成果與收益。據了解,從2016年至2018年,南岸美村農村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漲5610元。
在華僑城的精心“雕琢”下,“三文”產業有機融合、“產鎮人文”互促共生的“安仁模式”正推動安仁經濟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并被復制到更多新型城鎮化項目中。
發力康旅謀篇布局,回應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目前,華僑城集團在全國各地在建和運營的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已將近30家,其中成都安仁古鎮、深圳甘坑客家小鎮、云南大理古城等多個特色小鎮項目入選2019年小鎮美學榜樣;華僑城2019、2020連續兩年位列中國特色小鎮運營商綜合實力TOP50、中國文旅小鎮運營商TOP10榜單雙榜首位。與此同時,華僑城在康旅產業上已經持續積累和探索多年。”姚軍在本屆論壇開幕式上表示。
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引領者”,華僑城秉持匠人的精神,一直在探索創新符合時代背景、產業趨勢、人民需求的發展路徑。新時期,華僑城在“后城鎮化思維”引導下,將結合自身四大核心競爭力,即“中國文化旅游航空母艦”的品牌力、千億級資產規模和豐富土儲的資源力、多元文旅業態的經營力、各區域企業對自有和引進產業資源的整合力,加速布局康旅業態,為未來十年、二十年的轉型發展謀篇布局。
論壇期間,由中國旅游研究院聯合華僑城旅游研究院出版的《云南故事——華僑城全域旅游的云南實踐》一書舉行預發布儀式,全面分析介紹了華僑城在云南這片旅游資源沃土上推動中國全域旅游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以客觀、歷史、多維的眼光,為中國全域旅游的發展提供華僑城經驗。
2018年,華僑城舉全集團之力啟動“云南大會戰”,與以往政府主導的全域旅游不同,華僑城精準結合自身角色和特點,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積極融入云南全域旅游發展,將華僑城的文旅和城鎮化發展經驗與云南優質的康旅資源深度結合,在文化旅游、康養旅居、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景區景點、旅游交通等多個領域拓展。
目前,華僑城在云南的康旅項目將全線覆蓋“昆明-西雙版納-普洱-德宏-騰沖”這條世界級黃金康旅帶,依托康養旅居、溫泉康療、鄉村休閑、民族醫藥和生物保健等云南特色優勢資源,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大理王宮文旅綜合體、西雙版納雨林新城、華僑城德宏生態田園康養新城、華僑城·夢幻騰沖國際溫泉度假小鎮、騰沖石墻溫泉等一批項目將陸續落地,持續升級完善云南全域康養文旅版圖。
據此望向華僑城在全國范圍的其他康養項目,以“文化+旅游+健康”模式打造的泰州華僑城國際頤養小鎮,已經成為“中國醫養健康文旅產業基地”首批試點單位;依托半湯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資源打造的華僑城半湯溫泉小鎮,正加速呈現湖光山色與歷史文化、典雅精致與現代時尚相交融的優質度假生活體驗……華僑城正積極探索疫后滿足人民群眾對康旅生活美好需求的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