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游客爆滿讓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朱家尖街道的海街11號民宿老板何小雪非常開心,“等七八月份旺季,估計人會更多。”
隨著海島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海島民宿正成為朱家尖島民的致富新路。這背后,作為區域鄉村振興主辦銀行,普陀農商銀行功不可沒。何小雪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普陀農商銀行的及時貸款,大大減輕了她在創業和民俗裝修中的壓力。
“一開始,我以為銀行可能會高高在上,沒想到,普陀農商銀行很貼近老百姓的需求。如果我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們總會耐心地講解。我們村很多人都有授信,村里的民宿經濟發展,多虧了農商銀行的金融支持。”何小雪激動地說。
海洋經濟是舟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最近在舟山采訪時發現,舟山各區縣的農商銀行持續深化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因地制宜探索適合海島特色和資源稟賦的產業發展路徑,通過“服務實體更進一步、深化改革更快一步、強化創新更深一步”,用心助力鄉村振興和海洋經濟發展。
“海島金融家”讓鄉村振興正“開花”
5月11日,在舟山市普陀區朱家尖街道蓮花社區,沐海拾光民宿老板沈女士正忙碌著。海景房、熒光海等讓這里成為不少游客的打卡地。她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每到假期,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游客紛紛前來。一年估計能賺二三十萬。”
隨著旅游民宿在舟山群島遍地開花,農村住房建造、改造、裝修等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旺盛。普陀農商銀行朱家尖支行副行長張躍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普陀農商銀行與當地村委會、社委會合作推出“美麗鄉村·宜居貸”產品;通過與浙江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合作,推出“農擔通”業務。同時,主動對接授信舟山市小微餐飲協會、舟山市民宿協會,合作推出“小微餐飲貸”“民宿貸”等特色產品,推動海島民宿產業發展。
事實上,從遠洋漁業產業鏈金融到鄉村振興、海島發展,再到融入城鄉社區治理,普陀農商銀行正逐漸成為“海島金融家”。在普陀區,每10位老百姓就有8位享有普陀農商銀行的基礎金融服務,每3戶企業、家庭就有1戶獲得普陀農商銀行的貸款支持。而為了打通海島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普陀農商銀行幾十年如一日扎根東極、白沙、登步、螞蟻等偏遠小島,46家網點基本覆蓋全區所有住人島嶼,不少網點成為島上唯一一家金融機構。
在普陀區展茅街道的田園綜合體,優美的風光宛若一幅畫卷。記者看到,玫瑰園入口處擠滿了前來游覽的車輛,“開心農場”里的有機蔬菜長勢正好。
普陀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何孟輯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普陀農商銀行等機構的資金支持下,田園綜合體試點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有益探索。通過土地流轉,糧食種植規模做大,品質得到提升;河道整治讓環境美起來,帶動了鄉村休閑游;綠色食品、花卉康養小鎮、農家樂等產業收益逐步顯現。“農民創客培訓學校變成了鄉村振興學院,農民變成了打工人,田園變成了景區,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加快提高。”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普陀農商銀行年均投放鄉村振興建設資金2億元以上,著力將展茅街道、六橫西浪咀村打造成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樣板村鎮。推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田園綜合體智慧運營系統”,提供豐收e支付線上收單等功能,加快“智慧田園”建設。
如今,普陀農商銀行已為轄內86個行政村布設豐收驛站等便民服務點94個,服務覆蓋范圍達到100%,實現漁農區普惠服務和城區商戶金融服務的全覆蓋。“豐收驛站+超市”“豐收驛站+農合聯”等異業合作不斷出現。展茅路下徐豐收驛站成為舟山首家“村播”基地。
普陀農商銀行行長繆軍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普陀農商銀行堅守“姓農、姓小、姓土”的初心和使命,圍繞“小而精”的發展方向,持續推進大零售和數字化轉型,精細化管理提升效能,努力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細分領域形成特色服務,傾力打造“海島金融家”的品牌文化體系,將該行建設成為海島普惠的“金融標桿”、助力鄉村振興的“海島樣板”、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靠譜伙伴”和治理體系日益完善的“平安銀行”,進一步夯實區域小冠軍地位,不斷提高全行的社會美譽度和品牌影響力,努力讓每一位普陀人享有更便捷、更便宜、更足額的全方位海島普惠金融服務。
普惠海島民生農商銀行最“親”“近”
舟山群島東北部的嵊泗縣枸杞鄉是我國東部漁業重鎮,“海上牧場”是島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在枸杞鄉龍泉村,嵊泗縣昇盛水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刁龍海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我們這里產業結構相對單一,設備和廠房投入巨大,水產養殖靠天吃飯,小微企業融資非常難。在我創業遇到困難的時候,多虧了嵊泗農商銀行的資金幫助。”
據記者了解,為破解小微企業貸款難題,嵊泗農商銀行創新推出續貸通、無縫轉貸、稅銀貸、小微速貸、小微企業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等信貸產品,持續優化普惠快車、小微專車、企業直通車服務模式。目前,嵊泗農商銀行承擔了嵊泗縣近三分之二的農戶貸款和五分之三的小微企業貸款。
在沒有發展貽貝產業以前,枸杞鄉干斜村是當地有名的窮村。經過近些年的發展,這里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厚殼貽貝放養基地。嵊泗縣枸杞鄉干斜村村支書、嵊泗縣金盟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金友定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他和嵊泗農商銀行已經有很多年的好“感情”。“合作社最初剛成立時,沒有抵押物,嵊泗農商銀行的信用貸款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如今,合作社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截至今年3月底,銷售額近800萬元。”
“目前,全村90%以上的人都從事貽貝養殖和加工產業,這帶動了全村致富。嵊泗農商銀行的貸款快捷,手續簡單,今年我們還用了四五百萬的無抵押貸款。”金友定說。
對于精準支持海島特色產業發展,嵊泗農商銀行在不斷創新。例如,嵊泗農商銀行與枸杞鄉政府共同探索海域使用權擔保貸款,創新推出“貽貝養民證”貸款,為貽貝養殖戶提供專項金融服務。在初步形成以貽貝產業鏈貸款、漁家民宿貸款等產品為核心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的基礎上,還創新推出三權抵押貸款—“農宅貸”,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
為了讓金融服務“最多跑一次”,嵊泗農商銀行加快推動傳統手機銀行向“手機即銀行”和“場景即生活”轉型。以“金融+生活”為一體的豐收驛站為載體,打造村級金融服務中心;著力推廣“浙里貸”,切實提升線上放貸率;構建以“社區金融云”和“豐收驛站”為核心、線上線下聯動的豐收智慧社區,推進智慧菜場、智慧交通、智慧校園、智慧駕校、智慧充電樁等工程,全面融入社區治理。
嵊泗農商銀行嵊山支行負責人介紹,通過在偏遠海島鄉村增設助農終端,如今海島小額取現已經實現“不出島、零收費、無風險”。此外,“志愿貸”“擁軍貸”“創業擔保貸款”“巾幗創業貸款”等產品的推出,加速了深度融合發展。
“嵊泗農商銀行堅持服務‘三農’,深耕海島普惠金融,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未來將以服務海洋經濟、普惠海島民生為著力點,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全面連接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精準、足額、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務,努力打造‘做業務最實、與民企最親、離百姓最近’的本土一流社區銀行,助力嵊泗縣經濟高質量發展。”嵊泗農商銀行行長林侃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特色金融服務精準“滴灌”特色產業
“太好了,升級設備的錢就有著落了。”浙江宇勁塑料機械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面對市場競爭,該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十分迫切,但是不菲的升級費用讓人犯愁。此時,定海海洋農商銀行客戶經理找上門,不到三天就助其拿到了貸款資金。
螺桿是制造業廣泛應用的配件。舟山金塘以島建鎮,分布有700多家螺桿企業,被稱為“中國螺桿之鄉”。
為加大金融支持螺桿產業發展力度,定海海洋農商銀行積極推進金塘西堠工業集聚區建設,連續多年為螺桿企業落戶集聚區內的融資需求實行定向降息。此外,創新開展“金塘機筒螺桿行業動產抵押貸款”,圍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票據融資業務接受度高、流通環境成熟的特點,推廣“表內+表外”的套餐式融資模式,進一步滿足螺桿企業需求。
定海海洋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以螺桿特色產業為支撐,將金塘鎮整體打造為“鄉村振興樣板村鎮”,以特色金融服務對接特色產業。同時,加大基礎金融便民設施投入,整體實現漁農村地區基礎金融不出村、產業振興消薄增收和“黨建+金融”強村的綜合價值。
據了解,圍繞海島經濟、海洋特色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金融需求,定海海洋農商銀行確立了“1鎮2村”產業亮點,包括金塘鎮的螺桿產業、新建社區的紅色鄉村旅游業以及西碼頭社區的水產加工業。
定海海洋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借鑒社會綜合治理的先進經驗,以行政村為單位分片落實對接支行,為金塘鎮12個社區及新建社區、西碼頭社區的每個網格分別指定了一名管轄客戶經理。客戶經理既參與社區服務,又為社區居民和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尤其是普查片區內農戶金融需求、主動宣傳業務產品和服務項目等。
在金融扶持產業振興的同時,定海海洋農商銀行還特別疊加了離島黨建金融活動站。如金塘支行黨支部配合金塘鎮黨委,主動承擔稅務、工商、公安等部門的公共服務事務。金塘支行目前積極落實黨員包片負責制,島內所有物理網點由支行黨員分片管理,定期開展機具維護、客戶指導、業務宣傳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