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任務》)提出,2021年的重點工作任務是進一步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加快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任務》強調要勇于擔當作為,敢于觸碰利益,大力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持續深化醫改。
自2009年新醫改若干意見發布之后,在中央政府的頂層設計引導和地方倒逼力量共同作用下,深化醫療體制改革試驗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三明醫改”就是為數眾多的醫改典型之一。
三明市并不在國家首批公立醫院改革城市名單之中,由于三明市本級城鎮職工醫保基金面臨巨大的運行壓力,引起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從而倒逼地方政府在沒有大量增加財政投入的前提下,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把醫藥費用降下來,使之可以與既有的醫保財務狀況相匹配。這種針對醫療資源存量進行的“手術”,主要措施包括“三醫聯動”“兩票制”“年薪制”“三保合一”和組建醫保局等。從結果來看,“三明醫改”通過打破醫藥領域的既有利益格局,致力于“使醫院回歸公益性、使醫生回歸看病角色”,極大地壓縮了醫藥流通領域的灰色利益空間,為保障醫保基金的安全運行提供了雖不能完全治本,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標的解決方案。
2021年醫改重點任務要求大力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的路徑,以降藥價為突破口,推進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推廣“三明醫改”的經驗,表明中央政府在科學地認識和合理地概括地方醫改典型的同時,推動醫療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堅定決心。“三明醫改”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其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和迎難而上的改革勇氣,通過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利益藩籬;通過對醫院和醫務人員這個醫改中最核心的力量進行“修正手術”,改變了醫務人員的目標函數,破除了原來頑固生存于醫院和醫務人員之中的逐利性;通過強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破解了諸如薪酬制度改革等難題,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政策體系和實施路徑。
事實上,中國醫改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并非一個“三明”就能夠完全解決。“三明醫改”作為一個試驗田,在醫療存量資源的改革上作出了表率,進而向全國推廣,推動醫療改革實現從量變走向質變。醫改所面臨的局面是十分復雜的,如“三明醫改”在醫療存量資源上做文章之外,如何做好增量資源的改革也同樣重要。醫藥費用快速增長,除了“三明醫改”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之外,分級診療機制的嚴重缺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醫療衛生資源分布結構和城鄉居民就醫模式的不合理,使大量的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下不去,從而推動了醫藥費用的快速增長。加快恢復正常的分級診療機制,在不打破既有利益分配格局的前提下,通過做增量形成新主體,最終推動整個醫療衛生領域利益結構的優化與重構,亦同樣是中國醫改實踐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推廣“三明醫改”的經驗,或者可以看作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未來10年,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標志性事件,體現了中國新醫療改革敢于硬碰硬、敢于打破既有利益格局重構醫療服務體系的挑戰精神,“三明醫改”的經驗不是唯一,毫無疑問還有更多的典型經驗在深化醫改的征途上涌現,只要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一切為了人民的執政宗旨不變,醫療服務改革就會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