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重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主要指標 網頁截圖 華龍網10月26日21時訊(記者 黃宇)重陽節將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重慶市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規劃》),提出7項計劃,促進全市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到2020年,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病科比例達到35%,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能夠在社區得到滿足。
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 人均預期壽命達76.7歲
《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全市養老體系日益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逐年上漲。城鄉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6%。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市所有區縣均落實了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等制度。2015年全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7歲,比2010年提高1歲。
養老服務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養老服務業政策體系初步形成,服務能力穩步提升,行業運行逐步規范。全市養老床位數增加至19.8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達30.2張。老年人生活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市無障礙設施改造工作不斷推進,新建公共設施和養老場所無障礙率達到100%。
“十二五”期末,全市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20.0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99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全市人口老齡化仍將處于快速上升通道,據預測,到2020年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800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將達到24%。
《規劃》為“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提出了目標。到“十三五”期末,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覆蓋城鄉老年人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人均健康壽命逐步提升。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病科比例達到35%,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老年人健康素養達到10%。社區養老服務覆蓋80%以上城鎮社區和60%以上農村社區,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養老床位總數比例不超過50%,護理型養老床位比例不低于30%。
7項計劃規劃發展方向 將新增養老機構床位6萬張
為促進養老事業發展,《規劃》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提出了社會保險提升計劃、健康養老促進計劃、養老服務能力提升計劃、老齡產業促進計劃、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示范計劃、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計劃、基層老年協會建設支持計劃等7項計劃,促進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協調可持續發展。
根據計劃,重慶將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到“十三五”末,全市城鄉養老、城鄉醫療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100萬人、3270萬人,城鄉養老保險和城鄉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通過實施醫養結合示范工程和中醫健康養老工程,促進健康養老。建設1個市級、3個區縣級醫養結合示范性養老機構。在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和“治未病”科,開展老年病、慢性病和康復護理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館開展中醫健康養老,提供中醫藥綜合服務。以打造養生示范基地為載體,不斷探索中醫藥特色養生、養老新模式。
實施養老設施建設工程,全市新增養老機構床位6萬張,改建現有床位3萬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新增床位1萬張,改造床位3萬張。完成100所鄉鎮敬老院提檔升級改造,建設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機構。
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區達到老年宜居社區基本標準,40%以上農村社區具備老年宜居社區基本條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能夠在社區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