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輪椅
白內障患者接受免費手術
義診
假肢驗配
對農村老人開展幫扶
無障礙衛生間
社區干部開展社區服務
危房改造
家住重慶市南川區鳴玉鎮明月村一社的涂先波,因車禍長期癱瘓在床,生活起居全靠年邁的父母照料。民政部門為他辦理了低保,殘聯為他送去輪椅并發放了重殘護理費,慈善會也多次慰問救助。
上個月,在南川區民政局、區殘聯、區慈善會及區有關部門、鄉鎮和宏仁醫院的幫助下,36歲的涂先波開始了康復治療,現在他基本能夠站起來,在別人的攙扶下還能邁出幾步。“感謝幫助,我非常期待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生活!”涂先波感慨道。
涂先波只是一個縮影。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近年來,南川區努力踐行共享發展理念,幫扶困難弱勢群體,兜牢民生保障網,一項項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住有所居 提升群眾幸福感
寬敞明亮的房子,加寬的房門,門前有入室坡道,衛生間里馬桶、熱水器一應俱全,墻上還有一排高度適中的扶手。“上廁所、洗熱水澡方便多了。”朱仁梅高興地說:“住進新房后,心里感覺格外敞亮!”
朱仁梅是楠竹山鎮鍋廠村村民,肢殘三級,多年來,她獨自帶著兩個小孩住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一到下雨家里就漏個不停。
朱仁梅做夢都想搬新家,可家中沒有勞動力,沒有任何積蓄,僅靠一點補助是建不起新房的。在南川區城鄉建委、殘聯、扶貧辦等有關部門和鄉鎮的共同幫助下,朱仁梅終于籌措到了10多萬元資金,建起了一樓一底的房子。殘聯還另籌資金,為她裝修了衛生間,進行了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
“安得廣廈千萬間”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近年來,南川區不斷保障和改善住房,讓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以殘聯為例。近3年來,對居住在D級危房中的貧困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改建危房進行重點扶持,共投入補助資金733.4萬元,實施殘疾人危房改造397戶,惠及434名殘疾人。為了方便殘疾人居家生活和日常康復訓練,殘聯還實施了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根據殘疾人實際情況貼身打造無障礙設計方案,重點對衛生間、出入口通道等部位設置低位開關、安全抓桿、呼叫器、座便器等無障礙設施。截至目前,共投入150萬多元,完成了585戶的無障礙改造。
南川多山區,暴雨、洪澇、火災、滑坡等自然災害多發,農村房屋倒塌、受損的事件屢見不鮮。從2013年底起,作為全市5個試點區縣之一,南川率先推出農房保險,保險費用由政府承擔,農戶不用花一分錢。17.5萬戶農戶若遇自然災害造成農房損壞的,在獲得民政部門相關的補償政策外,每戶房屋最高還可獲得8000元保險理賠。此后,農房保險在探索中又不斷改進,除房屋主體框架外,農具、家用電器、糧食、衣被等室內財產也納入理賠范圍,理賠上限提高到1.3萬元。
去年6月2日,受強降雨影響,大有鎮指拇村突發洪澇災害,六社農戶肖在云家的房屋被泥石流沖毀垮塌。正當一家5口感覺“天都塌下來了”時,保險公司送來了1.3萬元理賠金,當地政府還安排他家進行危房改造,肖在云一家感動得熱淚盈眶。
截至目前,南川區農村住房保險理賠因災毀損、垮塌農戶1698戶,賠付367.02萬元,幫助農戶提高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升了群眾幸福感。
弱有所扶 充實群眾獲得感
69歲的梁在成居住在南城街道,去年10月檢查出患有尿毒癥,腎功能只有常人的10%,每周至少要進行兩次血液透析才能正常生活。在醫院透析治療的這段時間里,梁在成花去了醫療費用36576元,醫保報銷后,自付醫療費8572元。
每月8次的血透費用,加上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開銷,僅靠兒子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來支撐,讓這個原本生活窘迫的家庭不堪重負。南川區民政局通過區慈善會建立的“天使慈善助醫基金”,對梁在成這樣的血透病人實施了救助,救助比例占自付醫療費的50%。
“城鄉特困群眾救助基金”、“天使慈善助醫基金”、宏仁明瑜慈善助醫基金”、“精準脫貧基金”、“山水億森教育勵志基金”、“龍濟康復醫療慈善助醫基金”、“興川醫療慈善助醫基金”……南川區民政局、區慈善會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獻愛,并與有關部門、醫院、知名企業發起設立了7支基金,慈善公益項目初具規模,慈善救助覆蓋城鄉部分特困群眾。100多支義工隊伍、1000多名慈善志愿者活躍在鄉村和城鎮社區,面向社會開展安老、濟困、扶貧、助學、助醫等多方面的慈善志愿者活動。
目前,南川區共有4318名扶貧對象納入低保,未納入低保的扶貧對象均可享受重特大疾病救助;2013年以來,平均每年保障1.8萬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實現應保盡保;建成25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60個農村幸福院,發展各類養老機構46家,千名老人擁有床位達到14張;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七彩夢”行動計劃,免費為貧困家庭的腦癱兒童提供康復治療;建立困境兒童生活、醫療、教育、監護、康復保障制度;實施“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全區4429名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環境大幅改善……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南川的發展變得更有溫度,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