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重慶市民政局消息,11月27日,市民政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我市將實施民政“千百工程”,計劃在3年內,新增1000所社區養老服務站,重點打造100個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實現老年人住在家里,就能享受社會化養老服務。
已建成40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據了解,近年來,重慶市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加深,并呈現出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多、空巢化的特點。在眾多養老方式中,九成老人青睞居家社區養老。
為此,重慶市出臺了相關文件,對于老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符合養老服務要求的,可利用社區閑置資源,支持采取購置、置換、租賃、轉換等方式,打造新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同時,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鼓勵“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開展多元化、精細化居家養老服務,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市場供給能力。
“到2020年,全市將建成100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重點打造100個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將成為全市居家養老社區工作的支撐和平臺。”重慶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潘鴻濱說,目前,重慶市已建成40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依托這些基層養老站點,正籌建10個市級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并在部分社區試點開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
據悉,社區養老服務“千百工程”專項行動計劃在3年內,新增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重點打造100個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構建政府基本公共養老服務保障體系,探索建立多樣化的養老平臺,優先滿足高齡、失能、失獨、特殊困難等老年人基本公共養老服務需求,不斷豐富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供給,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失能老人家門口也可有專人照顧
市民政局介紹,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精神和《重慶市城鄉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標準》的要求,新建社區按人均不低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且面積應達到750平方米以上;老舊社區應參照新建設施面積標準,利用社區閑置資源,采取購買、置換、租賃、轉換等方式予以配建。為老年人提供助急、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助樂等基本公共服務和市場化養老服務。
除了硬件條件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將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除了常見的一些社區服務中心養老服務,還會提供一些更優質實用的服務,比如說現過去的養老服務中心只強調短暫的照顧,那么現在以及未來也要同時提供家附近的長期照顧。” 潘鴻濱說,“現在很多養老服務中心都具備醫療條件,可以為社區老人保健醫療便民服務。”
另外,以前服務中心有臨時性的床位,老人們可以短期在服務中心休息,以后就可以提供長期護理。像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子女沒辦法照顧,又不想去離家太院的福利院那么就可以就近選擇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進行長期照料。“也就相當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里有個嵌入式的迷你福利院,而且價格肯定是惠民路線。”
到2020年 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35張
據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1400所,社會辦養老機構385所,養老床位達20.7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達30.5張。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新增1000家,農村幸福院新增2849家,各區縣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全市建成養老產業集聚區3個,國家級養老綜合改革試點區2個、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試點改革區1個,國家級示范養老機構1家,醫養結合示范機構5家。
到2020年,全市新增養老服務床位3萬張,改造現有床位1萬張,社會辦養老機構新增床位2萬張,養老服務床位達到25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到35張;新增社會辦養老機構200家,培育10家連鎖化養老機構,改造升級鄉鎮敬老院100所,新增社區養老服務站1000所,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00所,新增養老產業集聚區域2個;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超過50%,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低于30%,養老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達到100%,社區養老服務覆蓋80%以上城鎮社區和60%以上農村社區。
“千百工程”年度計劃:
2017年底前,先行先試打造5個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2018年,新增社區養老服務站200個,建設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5個。
2019年,新增社區養老服務站400個,建設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40個。
2020年,新增社區養老服務站400個,建設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4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