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工作劉長華(右一)總是一絲不茍。
“這都是我的本職工作,沒什么!”這句“沒什么”似乎成了劉長華的口頭禪,每當別人夸他或者肯定他的成績時,他總是笑呵呵的,然后擺擺手不好意思地說一句:“沒什么。”
求上進 邊工作邊深造
1983年,取得四川省水利電力學校水利工程建筑專業入學資格; 1988年7月取得中等專業學歷;1996年9月取得建筑專業預算員資格證,1997年10月取得建筑施工員證,1998年8月取得建筑工程項目經理證;1999年取得水利專業預算員資格證;2002年12月取得了大專學歷; 2007年1月取得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學歷;2007年11月取得全國水利工程造價工程師資格證書。
這樣的學習經歷可能不算什么,但如果這些成績都是在工作之余的時間學習取得的,那就值得為之驚嘆了。劉長華就是這個在外人看來奇跡般的學習成績的取得者。
劉長華是秀山縣水務局水利基本建設管理站副站長,從1983年參加工作以來,用他自己的話稱,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談起為什么想要邊工作邊學習,劉長華只說一句:“工作總要上進撒,那就要學習!”
回憶自己邊工作邊學習的那段日子,劉長華點點頭:“還是有點苦。”話音還沒落,他就補充道:“其實也沒什么。”
最辛苦的是2003年至2007年在重慶大學學習的那段時間,每個月要在校集中學習一周,其余時間要返回單位繼續工作,但是土木工程專業性強,必須要用更多的時間消化課堂上學到的,還要不斷復習和預習,劉長華只能堅持每天工作結束后回家繼續挑燈夜戰看書學習,有時候會看書到深夜。
那四年的時間對劉長華來說是最豐富的,收獲最多的,但也是最耐得住性子的幾年,為了能將課堂知識和書本內容掌握得更透徹,別人在休假、外出游玩時,劉長華只做一件事,待在家里認真學習,“好像已經養成一種學習習慣了,所以沒什么辛苦。”
生活中的劉長華。
努力學習、踏實認真的態度在工作中也有體現,他先后在水利站、設計隊、水電建筑安裝公司、計劃財務科等相關科室從事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設計、施工等工作。所到之處,無一例外對他評價是:扎實、認真、業務能力強。
2011年擔任水利基本建設管理站副站長后,劉長華又開始在這個崗位上思考著怎樣去為老百姓做些實事。
“以前這個地方老百姓都是挑著吃溪水,那怎么得行嘛!”劉長華說的就是秀山縣溪口鎮黃楊扁村,得知這一情況后,劉長華開始咨詢當地老鄉有沒有發現水源地。
得知附近山上有一處水源點后,劉長華當即決定去看看。因為他知道,如果這個水源點的水達標,那就可以解決附近許多老百姓的吃水問題。
第二天一早驅車趕到黃楊扁村,因為山上沒有車道,只能徒步前進,于是劉長華和同事帶了GPS定位裝置和簡單的測量儀器就上山了。
“之前了解的情況其實最多只用半天就可以測量完了。”劉長華和同事都沒想到,在半山腰上,許多雜亂的樹枝、草叢已經讓這里“無路可走”,可是水源點關系著山下老百姓的生活,劉長華和同事們開始拿著刀硬是砍出一條上山的路。
這么費力的上山路再加上對水源點水量、位置、落差等情況的測量,直到晚上接近7點大家才下山。可喜的是這次實地尋找的水源點無論從水量還是距居民地的距離,都非常合適,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
最終,秀山縣溪口鎮黃楊扁村供水工程在2012年建成,供水規模達到300噸/天,解決了當地人口2500多人的吃水問題。說到自己當時付出的辛苦,劉長華又說了一句:“沒什么,只要能給老百姓辦點實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