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如何讓“中國的重慶”成為“世界的重慶”?重慶生產力發展中心聯合重慶社科院等單位,對重慶建設國際大都市進行了研究,并提出要建設國際大都市的構想。
具體目標
以人文山水為特色的大都市
國際大都市是指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務功能,并對世界和地區經濟能起到影響力的城市。理解國際大都市概念的關鍵點是“影響力”問題,這種“影響力”也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實力基礎上的。
“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重要中心城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重慶生產力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都市功能核心區已具有全國影響力,包括渝中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等處于內環以內的區域,該區域是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強大、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大都市中心區。
如何評價重慶國際化發展的程度,對于未來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至關重要。“我們采用‘伊斯坦布爾’城市國際化指標體系衡量重慶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的潛力和未來發展目標。”重慶生產力發展中心負責人說道,“從經濟發展水平、城市產業結構、基礎設施水平、社會開放水平、經濟對外交流水平等五個方面來測度城市國際化發展的水平。重慶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就是將重慶建設成為以內陸交通樞紐為基礎、以內陸口岸開放為牽引、以制造業產業集群為支撐、以服務強功能、以創新發展為驅動、以人文山水為特色的內陸國際大都市。”
如何落實
著手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
根據建設重慶國際大都市的目標定位,基于重慶的現狀和優勢,重慶生產力發展中心聯合重慶社科院等單位通過研究,提出了建設重慶國際大都市的基本路徑。
為加快建成國際化的內陸交通樞紐城市,重慶在積極發揮“鐵路+水運+空運”效應,按國際標準建設物流園區、大力引進、扶持大型物流企業在渝發展,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平臺。在內陸口岸城市建設方面,建設完善的口岸體系,豐富口岸的功能性,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構建口岸經濟產業體系,推動口岸經濟產業集群化發展,擴大對外經貿交流合作。制造業方面,重慶已建成有影響力的汽車生產基地和電子信息制造業基地,在此基礎上要大力建設產業集群,完善產業配套設施,提升自主研究創新能力,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制造業基地。服務業發展方面,政府提供服務業政策支持,建立一批創新集群園區,降低服務業行業準入門檻,推進服務業多元化發展,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帶)建設,帶動區域發展。在創新上,加快推進人才國際化進程,建立面向國際的教育體系,提供資金保障,建立產學研聯盟,還要完善科技保護制度,構建開放式研發創新體系,發展智能硬件創新創業平臺。
最后,在山水文化城市建設方面,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精心打造渝東北和渝東南的生態旅游發展,做好生態文章。同時也要做好城市符號產業化開發和運作,大力打造城市品牌活動與項目,建設獨具山城特色的高質量生態城市,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營造國際化文化生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