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政務APP,推廣安裝并不容易。老百姓即使裝上了,也很難養成經常使用的習慣。志愿者活動如何進行效果評估,一直以來也是個難題。重慶市南岸區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嘗試了一條創新路子——志愿者+政務APP,讓兩難都不難。
3個多月以來,當地政務APP“智慧南岸”的用戶量從11萬激增到18萬。通過APP,各級志愿者組織開展68次活動,過程看得見,效果評估有理有據。
志愿活動,線上招募取代公文往來
“周末為社區老人組織一場義診吧”,有了想法,劉勝隨即在“智慧南岸”上發起了一場志愿活動,在志愿者的微信群里做了一個預告。不到半天,活動通過了各級審批,志愿者名額也隨即報滿。
“以前可不是這樣。”作為南岸區衛計委的志愿者服務隊管理員,劉勝深切感受到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工作帶來的便利,“過去要開展義診,我得起草一份公文,送單位的相關領導審批。層層審批以后,公文轉達到醫院,醫院再去招募醫生護士參加。時間上要花3天到一周。”
現在,在新設的志愿服務管理系統,管理人員一鍵發布任務,志愿者一鍵參與,開展活動方便快捷了。而從發起活動到進行再到結束的整個過程,系統都要求上傳文字和圖片進行記錄。志愿活動效果怎么樣、是不是作秀,管理部門可以實時觀看、客觀評價。
“對于志愿者來說,在線上注冊、參加活動、兌換積分,很方便,也很有吸引力。”南岸區長生橋鎮桃花橋社區黨委書記康肇春說,“尤其是社區的老年志愿者,他們發現自己參加了志愿活動,得到的積分能從網上商城購物,換回一些牙膏、衣架、肥皂、洗衣粉。老人們很高興,覺得自己的志愿活動有價值、被認可。”
“不只是老年志愿者,線上志愿活動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南岸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羅先鋒說,“以前,志愿活動招募主要在線下,以工作單位和社區為單元。現在,志愿活動招募線上線下同時進行。很多年輕人通過APP報名加入,給志愿者隊伍帶來了新鮮血液。”
擁抱創新,新本領提升治理能力
周五下午,重慶南岸區長生橋鎮桃花橋社區正在舉行一場志愿文藝演出。小舞臺搭上,志愿者們輪番登臺表演。而在舞臺一角,幾名居民聚攏來,手機掃描著易拉寶上的二維碼。
“裝上吧,好用嘞!以后參加活動,直接手機報名。”康肇春樂呵呵地跟熟人打招呼。
“每次志愿活動,我們都帶上印有二維碼的易拉寶,鼓勵居民掃描下載。教會大家通過APP參加志愿活動,這樣一來,他們更方便,我們也更輕松。”康肇春介紹說,桃花橋社區志愿活動氛圍濃厚,2萬名居民里有2000名志愿者。
但是,推廣APP,把志愿精神傳到千家萬戶,不是手機里裝上就行,還得讓大家都會用、愛用。在線下推廣的同時,南岸區召開骨干志愿者培訓會,1000名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被確定為推廣骨干。
“APP不會用?有專門的推廣志愿者手把手教,教會為止。”康肇春說,“我從區里學習了回來,馬上又送了5個社區的工作人員去網信辦學習。他們學成回來,就能教會更多志愿者了。”
“通過統一培訓,干部們去除了畏難情緒,認識到新媒體不難學,也不是壞東西,而是好玩也好干的一項工作。用好APP,最終會起到提高效率、降低工作量的作用。”羅先鋒說。
目前,已經有3萬多名注冊志愿者和140個志愿服務組織入駐了平臺,志愿服務組織共開展了68次志愿活動,4500余人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