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獲悉, 2017年重慶市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為地質找礦提供了地質依據,為產業布局和規劃調整提供了基礎數據。
一是《1∶5萬吐祥壩、廟灣、雙土坎、大水井、三角壩幅區域地質礦產調查成果報告》通過專家評審,圖幅面積共計2215平方公里,新發現礦(化)點11處,圈定了4處找礦地靶區。至此,全市1∶5萬區域地質調查覆蓋率已達77.49%。
二是完成1∶2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面積4700平方公里,全市1∶2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覆蓋率達66.6%。完成長壽、璧山、黔江、江津、城口等區縣1∶5萬土地質量地質調查面積7760平方公里,全市1∶5萬土地質量地質調查覆蓋率達24.3%。
三是實施12個巖溶缺水區地下水供水示范工程。其中酉陽縣兩罾鄉示范項目成井1口,獲出水量25.2立方米/日,解決200余人飲水困難。秀山縣峨溶、官莊、膏田等3個示范項目成井19口,出水量3360立方米/日,可解決2萬多人飲水困難。巫溪縣紅池壩窄頸子地下暗河取水量達2156立方米/日,預計可解決2萬人飲水困難。
四是云陽縣普安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群,經重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和多家媒體播報,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在萬州區鹽井溝發現一具完整度超過90%的巨貘化石骨架,具有較高的科研和展示價值,填補了國內缺少完整巨貘化石骨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