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機制保障到位。通過建立“市、區、辦”三級聯動機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聯動局面,把引進來與培育本土企業相結合,引導企業特別是知名企業入駐,全市商圈內企業主體不斷壯大。截至目前,解放碑商圈集聚大型商業體12個,商業面積61萬平方米,匯集國際一、二線品牌100余個,年均外地游客超過3000萬人次。觀音橋商圈天和國際中心、龍湖新壹街相繼開業,與恒大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1000億元打造觀音橋商圈1400畝城市綜合體。楊家坪商圈集聚商貿企業2900余家,其中,年銷售額億元以上企業16家。全國最大的華潤萬象城營業面積3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330戶。南坪商圈引進永惠通信、滔搏商貿公司等總部結算企業,截至目前,結算額達162.3億元,培育億元樓宇達8棟。二是政策扶持有力。每年擇機出臺商圈發展有關支持方向,區級再根據支持方向提供如經營場所、稅收減免、資金扶持等相關政策與之匹配,商圈辦再跟進落實,比如江北區印發《江北區商貿物流產業扶持辦法(試行)》的通知,渝北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商貿服務業發展的意見》、《重慶市渝北區現代商貿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推動商圈做大做強。三是注重社零統計。完善22個核心商圈社零統計制度,加強對比分析,適時掌握企業及商圈的經濟運行情況。201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全市過半的消費在商圈實現。四是落實創建試點。按照“數據獲取、商圈消費、交通引導、物流配送、公共服務、商圈管理”六個智慧化為目標,積極開展智慧商圈示范創建,今年新增“南坪商圈”和“永川商圈”為智慧商圈示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