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嘍……”,伴著一句渾厚的吆喝聲,重慶江津中山古鎮600余桌“千米長宴”正式開席。
“千米長宴”是中山古鎮流傳近千年的傳統民俗,最早源于宋朝。每逢春節等重大傳統節日,古鎮的商販、游人、挑夫等因離家較遠而暫不能回家,古鎮居民就沿街設宴,為他們免費提供吃住。由于古鎮街道長度超過千米,“千米長宴”由此得名。
按照古鎮“千米匯長宴、萬人祈福祉”的習俗,開席前古鎮筍河舞臺上進行了傳統祭祀活動。幾位頭扎白頭巾,身著傳統服飾的長者,站在擺滿貢品的香案旁,隨著喊禮人的口令雙手抱拳,與游人隊伍共同祈求上天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幸福。
記者進入中山古鎮看見,整條街道被各式餐桌擺滿。古鎮居民像往年一樣,拿出自家做的傳統飯菜,擺成宴席,一桌桌地接龍排在老街上,不僅招待自家客人,還供游客免費品嘗。長桌兩旁,游客們邊品嘗美食,邊以各種口音互致新年祝福。
今年22歲的Kily是一名意大利留學生,她今天專程從重慶主城區來這里感受“年味”。“以前在書里看到中國人過年習俗很向往,可在城里感受不到這些。”Kily說,放炮竹、祭灶神等春節習俗,讓她覺得很有趣。她還逛了附近的鄉村集市,在朋友圈分享了當地人置辦年貨的小視頻。
圖為古鎮擠滿了前來感受“年味”的游客。
已過耄耋之年的袁爺爺一直在古鎮生活,兒孫已搬進城里居住。“平日里他們難得回來一次,今天兒孫都回來看我,一大家就當提前吃頓團圓飯,我一定要多喝兩杯。”袁爺爺一邊招呼兒孫落坐,一邊邀請記者入席。
“兒孫沒回家,全家團年還要等幾天,今天只圖個熱鬧和喜慶。”61歲的王成志告訴記者,他今天準備的這桌菜全是為了招待來古鎮團年的游客,“都是自己種的菜,綠色健康很受城里人喜歡,這兩年到鄉村過年的人越來越多了”。
年過七旬的陳婆婆身著大紅色唐裝,坐在同一桌的志愿者不停給她夾菜。她告訴記者,兒孫都在廣東打工,今年過年不能回家。除了今天,大年三十她也會和志愿者一起過年。雖然孤身一人,但平時都有很多好心人上門看望、照顧她,吃穿不愁衣食無憂,她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最鬧熱的要屬吃“轉轉席”的游客。只見他們一手拿碗,一手拿筷,一路走著從街頭吃到街尾。傳菜師傅頭頂兩米長的木板,上面擺滿各式菜肴,剛從后廚出來,就遭到攔截。游客們拿著筷子,踮著腳尖,夾走了原本要送到餐桌上的菜。而傳菜師傅頂著空盤,卻不知情。
眼前這一切讓首次跟父親返鄉過年的“90后”劉丹感覺既陌生又新鮮。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劉丹是第一次回到祖輩生活過的家鄉,她感嘆:“只有回來過年,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