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重慶如何深入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重慶代表團提出全團建議呼吁,支持重慶設立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意義
探索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模式
“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提出的“兩點”“兩地”定位要求,深入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探索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模式的重要舉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全團建議認為,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提升國家戰略保障能力、落實黨的十九大“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打造軍民融合“走出去”示范窗口的重要舉措。
全團建議提出,重慶地處大西南,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近年來,隨著重慶綜合立體交通樞紐不斷完善,與國家各戰略方向連接通暢,戰略投送能力大幅提升,國防動員、保障軍事斗爭的戰略地位愈加凸顯。支持重慶設立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將加快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不斷提升重慶經濟實力和國防保障能力,對國防戰備建設具有戰略支撐作用。
其次,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也是國家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的重要試驗田,在西部大開發中承擔重要角色。支持重慶設立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將通過創新政策和機制,加快激發重慶軍民企業活力,提升保軍能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有利于為老軍工基地建設發展探索新路徑,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有利于加快推進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有利于吸引技術、資金、人才聚集,提升重慶創新發展能力,帶動西部產業升級、結構調整。
再則,隨著我國軍事實力和科研能力的快速發展,軍工產品質量和性能越來越得到國際認可,軍貿發展勢頭強勁、潛力巨大。近年來,重慶發揮國家常規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基地的優勢,注重加強與軍工央企合作,不斷提高軍工裝備提供能力和全產業鏈的供給能力,軍貿訂單逐年增加。支持重慶設立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將有利于重慶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作用,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提升軍工技術和質量,在滿足國防建設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國際軍貿市場,打造軍民融合“走出去”示范窗口,加快建成內陸開放高地。
條件
重慶設立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具有良好基礎
“重慶是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國家重要中心城市、老工業基地,產業體系完備、軍工資源富集,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具有較大優勢和較好前景。”全團建議提出,重慶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成立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加強軍民融合發展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規劃引領和制度創新,先后出臺《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重慶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等,科學制定軍民融合發展任務和目標。出臺《航空軍交運輸軍民融合式發展實施細則》《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等政策,加強服務保障、國防動員、應急處突等軍民融合工作,軍民融合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同時,重慶現有軍工企事業單位約130家,其中軍工央企在渝約40家。2017年全市國防科技工業總產值完成289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1.2%,成為重慶工業經濟重要支柱和產業發展重要引擎。培育了長安汽車、海裝風電等行業龍頭企業,形成汽車、摩托車、電子、船舶動力配套、裝備制造和服務運營等優勢產業集群。兩江新區、璧山高新區成為國家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園區,重慶高新區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賦予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功能。國防科技工業改革不斷深化,啟動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加快整合軍工優質資源,深化央地合作,與11家軍工央企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衛星導航、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軍民融合產業園加速建設,集群發展、示范效應不斷顯現,軍民融合產業逐步壯大。
此外,重慶軍民科技協同創新也在穩步推進。“軍民協同創新正持續成為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的熱點,成為引領新興產業培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源。”
建議
支持重慶成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因此,全團建議呼吁,支持重慶成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并從三個方面予以支持。第一,把重慶“1+6”軍民融合創新示范空間體系列入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支持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國家戰略性、前瞻性、引領性軍民融合產業布局重慶,允許示范區開展軍民融合先行先試探索、發展軍貿走出去試點等政策,發揮重慶戰略優勢。第二,支持重慶打造軍民融合科技成果雙向轉化平臺,支持重慶舉辦國家級智博會,并將軍民融合作為重要會展板塊,逐步集聚軍地科技資源特別是國防軍工科技成果等資源,進一步促進重慶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第三,支持重慶對外交通運輸大通道建設,支持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前期工作,爭取2018年完成立項批復;交通部和國家鐵路總公司支持重慶高鐵對外通道規劃建設,2018年開工建設渝湘高鐵重慶主城至黔江段、渝昆高鐵重慶至宜賓段、完成渝西高鐵可研審批,支持按350公里/小時標準規劃建設武漢—重慶主城—大足—成都高鐵和黔江至吉首聯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