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醞釀對財政部下屬的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進行重大改革,且改革方向同限制中資對美科技投資緊密相關:將定義未來CFIUS職權范圍的《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2017)》(FIRRMA)已于2017年提出,目前正處于國會聽證磋商階段。
美國國會在今年3月中旬對FIRRMA進行過最新一次聽證會,其內容并于近日曝光。
這是2007年以來,CFIUS首次面臨改革。在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對峙的本屆國會中,FIRRMA卻罕見得到了兩黨支持。
在最新公布的FIRRMA草案中,可以看到美方正在討論設立一份“特別關注國”(CountryofSpecialConcern)名單。而該法案的提出者之一——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黨鞭科尼恩(JohnCornyn)則在各種聽證和采訪場合都把矛頭指向了中國。
科尼恩在今年1月的一次聽證會中說,該法案提出的背景就是中國,且中國政府通過“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鼓勵中國企業在未來的關鍵技術領域在美大幅投資。
用來對付日本的CFIUS現在針對中國
1975年,創立之初的CFIUS只是美國政府研究外國投資的工具,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繁榮并對美進行大量收購和投資時,美國對CFIUS實行了擴權行為,起因就在于硅谷先驅之一——飛兆半導體公司希望把自己出售給日本富士通公司,但里根政府則強烈要求飛兆半導體公司取消該交易。
為此,美國國會最終在1988年通過了相關修正案,授予美國總統在出現“可信證據”表明“外國利益控制會損害美國家安全”時,有權阻止外國企業收購美企。
2017年最新發布的CFIUS2015年年度報告顯示,雖然投資都沒有進入前十名,但中企在2015年連續第四年繼續成為CFIUS審查最多的國家,在2015年,CFIUS審查了中企在美國的29起交易,這個數字在2014年還是24起。
2017年后,雖然目前CFIUS官方數據尚未出臺,但已經可以看到美國總統的干預越來越多。
根據統計,從1988年CFIUS擴權以來,就出現了5起總統否決交易的案件,均發生在近五年內。最近一次則在3月:全球半導體排名前十的博通(Broadcom)對排名前三的高通公司(Qualcomm)總計1420億美元的惡意收購,最終被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終止了動議。而其背后是緣于對中國資本的擔憂。今年初,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阻止一家中企在美國的收購,對此中國外交部再次強調,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中國政府一貫鼓勵中國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在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對外開展投資合作。同時,我們也希望美方能為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興業提供一個公平的、可預期的環境。
CFIUS擴權添加“特別關注國”名單
CFIUS具有“基于案例型”的裁決慣例,之所以在抵抗日本對美投資時沒有設立“特別關注國”名單,部分原因在于作為擁抱自由貿易和投資的國家,美國國內有相當一部分利益群體不希望在投資方面嚇跑全球投資者。
因此,添加“特別關注國”名單以及專門針對中資投資的限制措施,同CFIUS此前一貫的裁決方式背道而馳。
科尼恩提出,要擴大CFIUS的權力來覆蓋包含知識產權轉讓在內的交易;起草“特別關注國”名單,在敏感技術和來自“特別關注國”的投資者方面增添交易特殊要求;CFIUS擴權至審查合資企業以及少數股權投資交易,這樣即便是小股權收購也不能逃脫CFIUS的審查。
預計FIRRMA將在今年8月完成立法程序并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桌上。不過,國會中也有相當多的議員擔憂如果再擴大對特朗普政府的授權,后果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