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各有其命的,有人天生富貴,也有人終生困苦交加,命不同,生活便大相徑庭。
在企業IPO這件事情上,企業也有自己的命,有的公司很幸運一次性就能過關,輕松登陸資本市場,而有的企業則困難重重,歷經多次仍然前途不明朗。
新浪財經今天想聊的就是后者,一家已經第五次向IPO發起沖擊的四川火鍋底料、川菜調味品公司天味食品,我們每天的餐食可能都用他們家的調味品,但是對它仍然很陌生。
2017年凈利潤下降9.4%,產品季節性明顯
天味食品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專注于川味復合調味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旗下有2個主力品牌,分別是“大紅袍”和“好人家”,產品包括火鍋底料、 川菜調料、香腸臘肉調料、香辣醬等 9 大類 100 多品種。
2017年天味食品實現營業收入10.66億元,相比于2016年的9.84億元增長約7.7%,雖然營業收入實現增長,但是在凈利潤方面表現的卻不盡如人意,其2017年實現凈利潤1.84億元,相比于2016年的2.03億元下降約9.4%。
對于下降的原因,公司方面解釋稱是由于2017年實行股權激勵影響所致,如果剔除 2017 年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確認 2745.90萬元股份支付費用影響后,2017年實現凈利潤為2.07億元,比2016年微增。
在收入結構上,火鍋底料、 川菜調料是絕對的拳頭型產品,根據招股書資料,2017年火鍋底料、 川菜調料分別實現銷售收入4.98億元、3.86億元,占同期用也收入比重分別為46.97%和36.37%。
由于川菜、特別是火鍋底料的熱辣屬性,所以產品的季節分布非常明顯,在寒冷的冬天有助于御寒,所以銷量特別好,三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占到全年66%;而在炎熱的夏天,則產品銷量較為慘淡,表現不佳。
夫妻店經營模式,2017年經銷商數量首次減少
天味食品是傳統食品行業的一個縮影,因此具有傳統行業的一些特性,比如家族式企業。
公司第一大股東也是實際控制人鄧文,是一位非常低調的60后,網上關于他的信息寥寥無幾,目前僅知道他是四川輕化工學院食品工程88屆畢業生,在調味品市場上已經深耕30年。
目前持有天味食品75.36%的股權,加上其妻子唐璐的12.10%的股份,夫妻二人合計持有公司約為87.46%,處于絕對控制地位,是典型的夫妻店,同時在公司的股東中,也不乏鄧文的兄弟姐妹等直系親屬,裙帶關系比較明顯。
再比如因調味品屬于傳統的零售型企業,所以天味食品嚴重依賴渠道經銷商。
根據資料,在營業收入的構成上,天味食品88.17%的營業收入來自于經銷商的貢獻,電商和直營商超的貢獻比例加起來才3.1%,比例十分不平衡。
2017年底天味食品合作的經銷商有769家,銷售網絡覆蓋約30.8萬個零售終端、 5.86萬個商超賣場和4.1萬家餐飲連鎖單店,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
雖然深耕十幾年,經銷商數量巨大,但天味食品2017年的開始出現數量下滑的趨勢,根據招股書提供的資料,2017年減少經銷商數量88家,同期增加經銷商數量僅為76家,兩者合計全年減少12家,這是近三年來首次出現下滑情況。
第五次闖關IPO依然不容樂觀
這已經是天味食品第五次沖擊IPO了,2012年、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天味食品曾四次向IPO發起沖擊,奈何總是運氣差點,最后都失敗。
對于失敗的原因,既有政策層面的IPO中止原因,也有自身復雜的歷史原因,比如目前天味食品的商標“大紅袍”等其實是當地政府的,而后兜兜轉轉才到鄧文夫婦手中,在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很難說清楚是鄧文占了政府的便宜,還是鄧文救活了瀕臨死亡的品牌。
那么第五次沖擊IPO的天味食品能夠成功嗎?
目前來看并不是很樂觀,除了上面列出來的幾點問題,天味食品還面臨著成長性不足、產能過剩、嚴重依賴少數產品、實際控制人可能控制不當、早期產權不清晰各種問題。
經過這么多年的折騰,加上現在整個IPO市場中,審核趨嚴、過會率低等,天味食品第五次闖關形勢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