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5日起,通過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
新京報訊 (記者宓迪)6月24日,央行宣布,自今年7月5日起,通過定向降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合計釋放資金約7000億。分析人士稱,這有利于提振股市,一定程度上緩解房地產資金緊張的局面。
今年4月25日,央行曾通過官微“央行微播”確認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當日實施,兩者相抵凈釋放資金近4000億元;1月25日,對普惠金融的定向降準亦全面實施。
昨日,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此次定向降準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是自今年7月5日起,下調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用于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同時撬動相同規模的社會資金參與。
二是同時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主要用于支持相關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發放小微企業貸款,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央行有關負責人強調,總的來看,此次定向降準有利于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杠桿,有利于加大對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屬于定向調控和精準調控。
“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上述負責人說。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考慮到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我們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的狀況、金融去杠桿的情況,包括M2增速還處于歷史低位,所以這次降準釋放7000億的準備金的規模還是穩健貨幣政策的體現。
■ 分析
1
提高股市投資者信心
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資金面緊張問題,提高投資者信心。
6月19日,央行行長易綱曾就當天上證綜指下跌3.78%罕見回應記者,派發“定心丸。”
據上證報,易綱表示,“我們將前瞻性地做好相關政策儲備,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近期受到外部沖擊和資金面緊張的影響,A股市場大幅下挫,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重要關口。此前央行不斷釋放一些積極的信號,同時通過定向降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本次定向降準的效果更好,更有針對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資金面緊張的問題,也會提高投資者信心。
2
精準調控向實體經濟注水
分析稱,定向降準不是讓流動性直接進樓市。不過樓市獲益難以避免。
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亦明確了定向降準資金的用途。定向降準不支持“名股實債”和“僵尸企業”的項目。同時,郵政儲蓄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將降準資金主要用于小微企業貸款,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分析稱,定向降準不是讓流動性直接進樓市。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央行這一輪降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保證企業的流動性,主要是小微企業的流動性,精準向實體經濟注水,絕不是樓市、股市。
他指出,定向降準“不是為了給樓市喘氣”,但難以避免,樓市將有所獲益。從歷史看,只要降準,對于房地產來說肯定是利好,能緩解資金面壓力。
《北京市金融運行報告(2018)》(下稱《報告》)顯示,2017年北京房地產市場在從嚴調控后迅速降溫。
3
信用債違約潮得以緩解
為融資企業債權轉股權加以正名并給予更多流動資金支持。
有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起至6月24日,違約債券數量共計30只,涉及主體19家。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表示,從違約主體的性質上看,小微、民營企業占違約主體比例最高。此次定向降準中支持的小微企業也是債券違約的最大群體,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已成為頂層設計的共識。
李虹含分析稱,當前,企業資金流動性短缺已成為常態,信用債違約潮將因此次定向降準得以緩解。“法治化債轉股”將為融資企業債權轉股權加以正名并給予更多流動資金支持,緩解其資金壓力。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在貨幣寬松、基本面下行和違約風險上升的背景下,為債市的分化仍是未來的主旋律,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仍是配置首選,而對低等級信用債仍需保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