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報道
參考消息網日媒稱,在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銀行、便利店等場所的“無人化”進程正在加速。在外來務工人員數量減少和少子高齡化導致勞動力不足的背景下,利用IT技術節省人力的趨勢在服務業表現得愈發明顯。這對苦于人手緊缺的日本來說也可能成為一種可以參考的先例。
資料圖片:中國建設銀行在上海九江路開出國內首家無人銀行。2018年4月12日,一位市民在無人銀行入口處向迎賓機器人說明需要辦理的業務種類。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據日本《每日新聞》8月16日報道,位于上海繁華地段九江路上的中國建設銀行門口,一臺擁有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人正在接待一位女性客戶。
報道稱,這里就是中國建設銀行在今年4月開業的國內首家無人銀行,一層大堂內沒有任何工作人員。據上海市有關部門的人士介紹,客戶可以在這家無人銀行內通過視頻與其他分行的工作人員洽談住房貸款等業務,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設備觀看想要購買的房屋,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
報道稱,上海的無人便利店數量也在增加。只要提前注冊成為會員,就可以通過智能手機解鎖,進入店鋪。選好商品后,再利用自助收款機掃描二維碼結賬。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不再需要人工收費,這也使得無人店鋪的出現成為可能。
報道分析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勞動力的短缺。
報道注意到,為了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上海市開始積極提振IT產業。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誕生了張江螞蟻創客空間,目前已經有研發機器人等在內的數十家企業進駐。這家創客空間是38歲的張相廷與朋友合作創辦的。他們為其他初創企業提供辦公場地,也提供經營建議。此外還協助他們通過出售部分股份獲得融資,為初創企業的發展提供后援。目前,由政府和民間運營的這類設施在上海合計已達約3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