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梓熙介紹禪城“區塊鏈+社區矯正”聯動平臺 程景偉 攝
中新網佛山11月5日電 題:全國首個“區塊鏈+社區矯正”應用在佛山禪城上線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非佛山禪城戶籍人員陳明(化名)近日被判在禪城接受社區矯正。按以往情況,為了能就近受矯,陳明要到當地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社保等相關部門申請出具“在當地居住“和“具有穩定收入”兩項證明。
現在,通過禪城“區塊鏈+社區矯正”聯動平臺(簡稱“社矯鏈”平臺),陳明不用再這么“跑腿”了。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政府5日稱,全國首個“區塊鏈+社區矯正”應用已在佛山禪城區上線運行,打破了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數據共享,讓數據多跑路、讓人少跑腿。
當地公、檢、法、司等部門通過“社矯鏈”平臺,實時共享、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的信息,實現各相關部門業務數據的線上傳輸;該平臺與禪城“一門式”自然人數據庫、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相融合,監管部門可對相關部門共享的信息進行直接查詢,通過信息比對確認社矯對象“居住地”,使社區服刑人員接收報到環節無縫銜接。
“目前禪城轄區社區服刑人員中一半以上是流動人口。此前,社區服刑人員在接收報到前必須先接受居住地調查核實,調查核實工作耗費大量人力。”禪城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區司法局局長梁梓熙稱,“社矯鏈”平臺節省了社矯部門的人力。
傳統的社矯監督模式主要是通過定期匯報、實地調查、電子監控等方式進行,日常工作量大、效率不高。“社矯鏈”平臺讓社矯工作的監督更高效,工作人員打開平臺上的檔案菜單,便能了解到社區服刑人員的在矯狀態,便于實時管理和實時監督。
與此同時,“社矯鏈”平臺更好地幫助社區服刑人員重塑“社會人”身份,實現真、善、美的價值回歸。
“這是禪城建設此平臺的初衷。”據梁梓熙介紹,禪城通過“社矯鏈”平臺中的軌跡跟蹤、行為監控、信用評價模型等,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精準分析,減少其重新犯罪,重新融入社會。
通過該平臺,社區服刑人員在日常中的各類行為都會生成記錄,“寫”進個人信用評價系統。社區服刑人員由此也獲得了“自證清白”的平臺。
梁梓熙表示,在“社矯鏈”平臺上,銀行、保險、電信、公路鐵路系統、商業平臺、用人單位等獲得授權后,可通過信用評價系統獲取社區服刑人員信用評價分數。“我們鼓勵社區服刑人員主動創造正能量,為自身信用加分。”梁梓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