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瞞真實車況、銷售維修過的新車在一定程度上構成銷售欺詐,銷售方是要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而德國大眾汽車在近日就因為銷售內部測試車給消費者而上了新聞。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大眾在過去10年里向歐洲和北美市場非法銷售了至少6700輛測試車型,有文件顯示數量可能高達1.7萬輛,德國當局正在調查此事,大眾或將面臨巨額罰款。
廠家推出一款全新量產車之前將會預先生產多臺內部測試車,用于做各種各樣的測試用途,已了解車輛是否存在缺陷,隨后測試車將會進行報廢處理。測試車與最終量產車也會不同,或許存在微小的缺陷和差異,并且不會獲得道路使用的認證。
德媒稱,從2006年開始,大眾汽車開始秘密出售其預量產的大眾品牌新車和二手車,具體售價視行駛里程而定。該事件僅涉及大眾品牌汽車,大眾集團旗下的其他品牌沒有受到影響。
一般來說車企不會將測試車進行銷售,但大眾卻將測試車銷售給經銷商和消費者。就算進行向外銷售,汽車制造商也必須詳細地說明這些車與最終的量產車有什么不同,以及通知市場監管局和消費者這些車的真實情況,從而避免隱瞞真實車況的問題。
德媒指出,大眾銷售6700輛內部測試車的行為與柴油門丑聞的危害一樣大,并且從內部文件中獲悉,大眾涉及銷售的測試車數量可能高達1.7萬輛。
消息還顯示,大眾汽車公司已確認在歐洲進行召回,并計劃再次回購問題車輛。而大眾此前因柴油門事件召回了約1100萬汽車,這對大眾的聲譽無疑雪上加霜。
大眾汽車一名發言人表示,一些測試車型只需要軟件升級就能與量產版本兼容,而另外一些則充滿了差異和缺陷,應該立即報廢。
據稱現任大眾CEO迪斯早在2016年就知悉銷售測試車的情況,直到早前才將事件報告給德國汽車運輸管理局,而期間該問題又持續了兩年時間。
大眾汽車方面稱并不知道是否因此造成有關車輛事故或人員傷亡,而對于欺騙的行為深感遺憾。
目前,德國當局正在調查該事件,確認是否對大眾汽車進行處罰。而當消費者知道自己的車是原本應該報廢的測試車時,大眾有可能面臨消費者的新一輪集體訴訟。
可以說,大眾汽車銷售測試車的行為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表現,難道大眾還未從柴油門丑聞的巨額罰款中醒過來?大眾一連串的行為有損消費者對它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