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家世界500強外企官網錯誤標識我國港澳臺地區專家建議
依法處置錯誤標識中國領土行為
● 相互尊重主權是現代國際秩序構建的基本支柱,遵守所在國法律是跨國企業開展業務的根本前提。可是,某些西方國家及其跨國企業對此置若罔聞,甚至公然違反我國維護國家統一與主權完整的相關法律
● 出現此類狀況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不論對于客觀上侵犯了我國領土完整的行為是否知情、是否故意,都表明這些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在此問題上沒有足夠的重視。必須讓他們在觀念上明白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極端重要性
● 我國應該依據現行法律法規,堅決處置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 本報記者 陳磊
在2017年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外企為385家,其中有83家企業母語官方網站涉及我國領土標注問題。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有66家世界500強外企錯誤標識我國臺灣,有53家外企錯誤標識我國香港,其中同時錯誤標識我國臺灣和我國香港的有45家外企。
這是近日發布的首部《網絡法治藍皮書》——《中國網絡法治發展報告(2018)》統計的結果。《網絡法治藍皮書》由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網絡法治藍皮書》主編支振鋒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一個中國”原則有著充足的國際法和國內法依據,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是核心國家利益,必須讓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相關法律顯示出鋒利的牙齒。
“我們應該利用現行法律法規,堅決處置相關違法違規行為。”支振鋒說。
一些外企違反我國法律
官網錯誤標識我國領土
2018年1月,萬豪酒店錯誤標識我國領土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當時,萬豪酒店在發給中國會員的信件中,對我國臺灣等地區進行了錯誤標識。萬豪酒店中國會員隨后將此事曝光。接著,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管局進行立案調查。萬豪酒店中文網站與中文版和手機應用程序被勒令關閉一周。
萬豪酒店亞太地區負責人對此事發表聲明:“我們在中國問題上犯了一些錯誤,表明一些員工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了解或不夠認真。這是錯誤的,絕不代表我們公司的意見。”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此事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眾所周知,臺灣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處理涉臺事務的基本遵循。在大陸投資經營的企業都應當遵守中國的法律。
支振鋒對《法制日報》記者說,相互尊重主權是現代國際秩序構建的基本支柱,遵守所在國法律是跨國企業開展業務的根本前提。可是,在現實中,無論是基于實力的傲慢還是基于意識形態的偏見,跨國企業違反所在國法律、傷害所在國民族尊嚴的情況并不鮮見。
“某些西方國家及其跨國企業對此置若罔聞,甚至公然違反我國維護國家統一與主權完整的相關法律。”支振鋒說。
有鑒于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與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課題組圍繞“跨國企業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狀況”進行了調研。
課題組之所以將目光聚焦于跨國企業,是因為這些企業尤其是世界500強企業作為現代國際社會重要的經濟主體,在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甚至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外企為385家,分布在美國、日本、德國等32個國家,其中有83家企業母語官方網站涉及我國領土標識問題。
課題組調研發現,在83家外企性質的世界500強公司中,有66家公司網站錯誤標識我國臺灣,有53家公司網站錯誤標識我國香港。其中,有45家公司同時錯誤標識我國臺灣和我國香港。這些企業中,以美國、日本的企業為多。
其中,聯合信貸集團正確標識我國臺灣而錯誤標識我國香港,圣戈班集團、瑞士ABB集團、耐克公司、斯巴魯公司等9家公司錯誤標識我國臺灣但正確標識我國香港,蘋果、亞馬遜、西門子、宏利金融4家公司錯誤標識了我國港澳臺三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83家公司中,僅有少部分500強外企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錯誤標注絕非技術問題
已有充分法律依據規制
在過去一年間,中國民用航空局要求外航修改不正確地區標識一事引人注目。
去年1月13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在官網發布了《關于要求外航立即開展網站等宣傳途徑自查的通知》。
根據通知,所有經營至中國航線的外國航空公司立即對本公司官方網站、App及其他宣傳途徑開展自查,是否存在將中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錯誤列為“國家”及其他不符合中國法律的情況;如存在上述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截至去年7月25日,中國民航局要求的44家外國航空公司都進行了更改。
課題組認為,相關外航相繼更正官方網站上對我國臺灣的錯誤標注,這一做法符合國際公認的“一個中國”原則的要求。外航通過官網或移動應用程序(以下簡稱App)提供訂票服務,因此,外航在官網和App上對我國港澳臺地區的標注,絕不僅僅是商業問題或技術問題,而是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
支振鋒認為,在互聯網時代,由于互聯網跨國界快速傳播特性,外航在官網或App對其他國家部分領土的不當標注,顯然是一種政治態度的宣示,對相應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會產生影響。無論從法理還是道理上,部分領土區域被不當標注的國家,都應采取法律或政治手段進行應對。
支振鋒說,盡管當前國際法對這種情況并無十分具體的規定,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仍然面臨規則供給匱乏和法治化程度較低的困境,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就我國法律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五十條規定:“國家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網絡信息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要求網絡運營者停止傳輸,采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對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上述信息,應當通知有關機構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斷傳播。”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二條規定:“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其中第一項就包括“破壞國家統一”。
在支振鋒看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相關企業如果通過其網站在我國境內公開傳播有損中國主權的內容信息,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有權對此類信息進行規制和管理。
依法處罰督促外企守法
完善法律細化相關規定
按照商務部公布的數據,去年前11個月,中國共接受和實際利用外資為7932.7億元人民幣,折算成美元后,總額約為1212.6億美元;此外,全國還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4703家。
課題組認為,外商企業尤其是在華有經營業務的世界500強企業對中國領土主權完整的尊重,對我國國家利益有重大影響。我國應采取措施,著力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
《網絡法治藍皮書》認為,從以上調研不難發現,在世界500強的境外企業中,錯誤標識中國領土的并非少數。出現此類狀況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不論對于客觀上侵犯了我國領土完整的行為是否知情、是否故意,都表明這些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在此問題上沒有足夠的重視。必須讓他們在觀念上明白尊重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極端重要性。
支振鋒認為,我國應該依據現行法律法規,堅決處置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對于跨國公司或境外企業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不尊重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保存有關記錄或者阻斷其傳播,是必須采取的第一步。
《網絡法治藍皮書》建議,對于設立在國內的跨國企業,應當嚴格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的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或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的規定撤銷涉事企業的注冊,也可以根據國家網信辦出臺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對相關企業予以處罰。
支振鋒補充說,如果上述公司網站上涉及地圖,還可以根據《地圖管理條例》的規定,對違反互聯網地圖服務的行為作出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業整頓等處罰。
支振鋒還建議,雖然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已經對這種違法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但需要作出更為細化的規定,比如對外企在官網或者移動應用程序中錯誤標識我國領土范圍、侵犯我國領土完整的行為,應該明確處罰措施,敦促外國企業遵守中國領土主權完整。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從整體來說,我國法律在此問題上仍然有不足。比如,對于未在中國經營的跨國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其官網對中國領土有不當標注的情況且影響惡劣的,該如何處理?對于在華經營或者雖然未在華經營,但對中國人提供服務的境外企業,有類似情況,如何處置?具體該如何設置罰則,懲罰到何種程度?法律都應該有更詳細的規定。”支振鋒對《法制日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