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等貸” 打開民企融資通道看這招
柯懷鴻 本報記者 謝開飛
歲末年初,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納士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新血液”及時得到補充:不用抵押物,一筆低利率的百萬元“科技貸”如期打進了公司賬戶里。“在幾經碰壁后,能夠拿到融資實屬不易。”公司負責人說。
在國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普遍存在,在民營經濟大省福建,這一問題也相當突出。納士達公司融資上的突破,得益于福建省科技廳于2018年年初在全國較早進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貸款”(以下簡稱“科技貸”)試點。
在此基礎上,福建日前發布《福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方案(試行)》(以下簡稱《科技貸方案》),于2019年起正式連續三年、每年安排2億元科技貸補償金作為“風險池”,探索“銀行+保險+政府”按一定比例共擔風險的運行模式,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引導商業銀行及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為民營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暢通融資通道。
破解融資難,精準扶持創新一線
從事涉水環保領域的福建浩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有著和納士達公司類似經歷。“公司剛剛融到的這筆資金,現在不需要抵押物,且年利率只有5.05%,目前在市場上已相當優惠。”該公司負責人感慨地說。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創新型企業,浩達公司13年來一直深耕于水處理設備的研發,巨大的研發資金投入導致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更為強烈。早前,該公司因為新產品研發需要向銀行申請300萬元資金貸款,因需要實控人房產、股權等抵押質押,導致融資計劃擱淺。
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輕資產、高成長性”特性,有形資產少、無形資產又很難得到價值認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制約著國內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據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市分公司總經理李雄分析,民營中小微企業普遍具有“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抵押物少、信用評級偏低,導致這類企業在融資條件上不具備先天優勢,抗風險能力弱。
近年來,福建省科技廳積極探索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2017年10月,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省科技廳、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等進行市場調研,并與銀行、第三方服務平臺等形成初步方案;12月,由省科技廳設立科技貸補償金,與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其為企業提供融資貸款保證保險業務;2018年4月,開始在福州進行試點。
“目前,這款‘科技貸’產品,主要是純信用無抵押貸款,滿足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無需提供實物資產抵押,即可獲得金額為100萬—300萬貸款,年綜合利率6%。”第三方服務平臺、中閩金服福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此舉意味著科技型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的門檻大大降低,滿足企業生產過程中合理的流動資金需要。
“讓創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型企業獲得‘科技貸’,有利于有限資金精準扶持創新創業一線。”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游建勝說,“科技貸”要積極滿足科技型企業、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國家及省高新技術企業、省創新型企業融資需求,重點支持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等行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
政府來“兜底”,銀行就敢貸
和浩達公司、納士達公司一樣幸運,福建亞豐種業有限公司、安明斯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創高安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已相繼通過“科技貸”獲得無抵押貸款100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流短缺的問題。
“銀行放貸的前提是安全、穩定,而國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普遍存在與銀行傳統的信貸機制不匹配、信息不對稱性等問題,增加了銀行與科技型中小企業溝通、信賴的難度。”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這使得銀行一般選擇資本雄厚、成熟的大型企業,進行放貸來保障資金的安全性,而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則是“想貸不敢貸”。“科技貸”緣何能讓銀行愿意做如此“高風險”的生意?
“創新運作機制,由省科技廳投入科技貸補償金,設立了專項風險資金池,由人保財險為企業提供融資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形成了‘政府+銀行+保險’的服務模式,由科技貸補償金、企業、相關合作金融機構等按一定比例,分擔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可能存在違約等風險。”福建省科技廳條財處處長張秀謀揭秘。“科技貸”在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的同時,還為企業提供適當的融資保費補助,保費補貼最高可達費用的50%,專利質押貸款可獲得最高基準利率100%的貼息。
“對于‘科技貸’業務的風險,有政府來‘兜底’、多方共擔,讓銀行能夠大膽去貸。”交通銀行福建分行相關負責人說,銀行機構將依據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優先安排信貸額度,按照約定的科技貸補償金10—15倍比例進行信貸投放,并結合科技型中小企業實際情況,提供相應的綜合金融服務。
放大示范效應,擴大受惠面
一些先行者已從這項惠企政策中嘗到“甜頭”。在浩達公司的生產基地內,一批批新生產的凈水設備與消毒設備正在接受檢驗,將銷往國內外。“資金解決了企業新產品設計研發中的資金流短缺難題,為企業招徠優質的技術人才,推動產品推廣至東南亞、格魯吉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科技貸’在福州試點開展以來,目前已達到預期成效,共為13家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貸款1300多萬元。此舉有效分散企業研發項目的科技風險,提高各方主體對于科技研發的積極性。”張秀謀說。
放大試點示范效應,擴大“科技貸”受惠面。日前,福建省正式發布《科技貸方案》,從2019年起、連續三年,每年安排2億元作為科技貸補償金,將用于科技貸保費補助、風險補償支出。該《方案》提出,實行“銀政保”“銀(保)政”兩種模式,單戶貸款金額上限分別為500萬元、2000萬元;放開企業對“科技貸”金融機構的選擇,既可以選擇一家銀行或保險公司,也可以選擇多家銀行或保險公司合作,增強可操作性的同時促進競爭;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門檻,借款企業一般只需提供不高于貸款額度30%的合格抵(質)押物,最高不高于貸款額度50%的合格抵(質)押物。
“要進一步放大試點城市的示范作用,加快在全省推廣步伐,讓更多有技術、有市場的科技型企業獲得精準支持,讓創新不再等‘貸’。”福建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表示,將圍繞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周期和需求特點,不斷完善科技金融財政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豐富科技金融產品,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源全面結合的新機制和新模式,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問題,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和實現趕超目標、建設新福建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