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陳偲 陳小凡
3月12日,央行成都分行在官網披露了三張罰單,均是針對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的問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日期為3月4日。
3月12日,央行成都分行在官網披露了三張罰單,均是針對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的問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日期為3月4日。
具體來看,聯動優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被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0952.73元,并處罰款50萬元;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被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61800.86元,并處罰款55萬元;北京??迫谕ㄖЦ斗展煞萦邢薰境啥挤止颈唤o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96238.31元,并處罰款55萬元。
圖片來源:央行成都分行官網
同日,因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存在危及支付機構穩健運行、危害支付服務市場的違規行為,央行寧波市中心支行對卡友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處以罰款共計6萬元。
圖片來源:央行寧波市中心支行官網
事實上,這已不是央行今年開出的第一波支付業務違規罰單了。
《國際金融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日期為準),今年以來,央行針對支付行業亂象對24家支付機構和7家銀行開出罰單,總計罰沒金額逾1700萬元。
在分析人士看來,支付罰單的連續開出,預示著“強監管”的趨勢仍在延續。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罰單數量看,當前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已步入常態化,這種監管并不針對某個行業業務模式的變更,而是針對違規現象進行處罰。
薛洪言強調,這種“嚴監管”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嚴監管”,更多的是偏向常態監管,這將促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
被問及未來監管可能的落點時,薛洪言表示,監管不存在厚此薄彼的現象,它針對的是所有違規行為。有一些行業看似重點,實則因為違規的事件多發;而有些行業收到較少的行政處罰,也并不意味著其監管更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