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新三板掛牌白茶企業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T白茶”)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而在7月1日,該公司因財務無法出具審計報告,被實行風險警示,證券簡稱由“白茶股份”更改為“ST白茶”。此外,福鼎白茶股份還面臨著業績嚴重下滑、財務報表摻水被監管部門處罰、高管離職等多種問題。
業內人士稱,目前我國茶行業未形成工業化體系,難以實現標準化和品牌化,難以獲得資本青睞。在經營業績不佳的情況下,新三板的融資成本及管理混亂的問題凸顯,未來不排除摘牌操作。
違規信披被立案調查
公告顯示,ST白茶7月2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證監會還對公司實際控制人、總經理吳灼進行談話,調取相關信息資料。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及吳灼將配合調查,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在此之前一天,該公司股票“戴帽”。7月1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公告稱,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28日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規定,2019年7月2日起,對其股票轉讓實行風險警示,證券簡稱“白茶股份”更改為“ST白茶”。
財報摻水業績暴跌
此次ST白茶被立案調查,或與此前其財務數據摻水有關。該公司今年1月14日的公告稱,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收到福建省證監局《關于對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關于對朱麗燕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違規內容包括重大訴訟、仲裁信息披露不及時、定期報告披露的訴訟和仲裁信息不實、2017年財務報告不準確。
該公告顯示,其2017年財報披露的2017年經審計財務費用為92.99萬元,利息支出76.74萬元。經查,公司2017年存續的貸款共有20筆,多數逾期還本付息,2017年貸款應支出利息(含罰息)419.95萬元,少計財務費用343.21萬元。
另外,2017年年報顯示,其經審計營業外收入為120.50萬元,主要為銀行免除利息產生的收入。但調查發現,該公司2017年4月21日和12月31日分別將上年結轉的應付工行福鼎支行利息沖回41.31萬元、75.95萬元,營業外收入多計入了117.25萬元。
今年2月1日,福鼎白茶股份主辦券商華龍證券公告稱,該公司存在大額銀行貸款逾期未償還的情形,截至2018年6月30日,涉及金額25607694.34元,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803230.96元,后期能否歸還前述款項,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另外,公司2018年上半年收入為11261614.40元,同比下降56.37%,歸屬于掛牌股東的凈利潤為-1442341.90元,上年同期盈利為3014679.05元,同比下降147.84%,公司盈利狀況下降明顯,持續經營能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高管頻頻離職
福鼎白茶股份面臨的問題不只在財務層面,管理層也出現問題,接連有人離職。2018年12月16日,其董事會秘書崔冰提出離職,次日起生效。2019年1月8日,公司財務負責人于晨光遞交辭職報告。
此外,今年5月28日,因未在2018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編制并披露年度報告,構成信息披露違規,該公司以及時任董事長朱麗燕、時任董事會秘書兼信息披露負責人王志明受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處罰。其中福鼎白茶股份受到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并記入誠信檔案;朱麗燕被處以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并記入誠信檔案處罰;王志明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
業內人士稱,我國茶企管理仍然存在老舊的現象,目前茶行業的產品標準化程度較低,只有標準化之后,才能實現規模化,之后才有品牌化。各企業需要修煉好內功,對消費市場充分了解,打造高質量產品才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