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容零售巨頭莎莎國際(00178.HK)發布半年報盈利預警,集團本財年度首5個月營業額同比下跌15%。
受此影響股價下跌,截至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股價為1.7港元/股,較今年最高位2月15日3.1元/股跌幅45.16%,市值蒸發43.34億港元。
從財報數據看,莎莎國際業績也今非昔比。4年過去,2019財年營收與2015財年相比并未有很大變化。相反,期間幾年營收還出現大幅下滑。
與此同時,莎莎國際銷售成本卻逐年遞增,并且在經營溢利、凈利方面,2016財年—2019財年總額均僅為2012財年—2015財年的一半。而莎莎國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也僅為8年前的六成。
莎莎國際將業績下滑原因歸結于本地客人流失多,內地客人買得少。2019財年下半年零售銷售下跌5.8%,其中中國內地顧客消費跌幅較大達5.9%,本地顧客則按年輕微下跌0.4%。
8月銷售表現最差 同比降28%
成立于1978年的莎莎國際,1997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主營多種名牌化妝品之零售及批發,及提供美容及健美中心服務。截至2019財年,莎莎國際包括逾700個國際品牌,約1.8萬種護膚品、香水、化妝品、護發及身體護理產品,以及美容營業食品等。
盈利預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8月31日止5個月,集團本財年度首5個月營業額約為3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跌約15%,其中港澳市場下跌17%。
其中,今年8月份莎莎國際銷售表現最差,按年下降約28%,而港澳市場8月份跌幅32%。莎莎在公告中還透露,9月份公司銷售情況仍然會非常疲弱,集團于9月1日至9月15日期間的營業額按月跌約14%,按年也跌約29%。于上一個財政年度,集團截至9月30日止6個月期間溢利為202.9百萬港元。
受此影響,截至最后一個交易日,莎莎國際股價1.7港元/股,較今年最高位2月15日3.1元/股跌幅45.16%,市值蒸發43.34億元。
公告顯示,業績倒退的主要原因源于核心市場香港地區的銷售表現疲軟,“受到香港持續不斷的社會活動、貿易摩擦升溫及人民幣貶值所影響,導致來自中國內地的訪港游客銳減,消費意欲減退,繼而打擊銷售。
香港旅游發展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8月整體訪港旅客589.59萬人次,總消費3282億港元。然今年8月訪港旅客“蒸發”236萬人次,僅剩余354萬人次,推算單月經濟損失約120億港元。
不過,雖然市場環境低迷,但在公告中,莎莎表示,目前集團的手頭現金充裕,足以應付現時業務所需。面對目前艱難營商環境,集團已采取不同應變措施以控制成本,當中包括與業主商討減租事宜,減省人工支出、銷售及行政等營運開支,并推出更多折扣優惠促進銷售及降低存貨量,以此減低存貨成本及保留現金。
與此同時,莎莎提出將優化店鋪網絡,關閉低營運效益的店鋪,并適時調整產品組合和推廣策略刺激銷售。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為8年前六成
事實上,近年來莎莎國際業績波動很大。財報顯示,2015財年—2019財年期間,公司獲得營收分別為71.23億港元、65.38億港元、68.77億港元、64.24億港元、71.85億港元。2019財年營收與2015財年相比,并未有很大變化。
但同期銷售成本卻逐年遞增。從2015財年的39.24億港元上升至2019財年的42.53億港元,5年時間銷售成本增長8.4%,由此莎莎國際5年毛利幾乎未漲。2015財年莎莎國際毛利為31.99億港元,但到2019財年,公司毛利為29.32億港元,略有下降。
從經營溢利上看,2012財年—2019財年分別為6.72億港元、7.97億港元、8.83億港元、7.86億港元、3.84億港元、3.51億港元、4.40億港元、4.66億港元。2016財年—2019財年4年經營溢利總額僅為2012財年—2015財年的一半。
同期,莎莎凈利2016財年—2019財年累計為13.67億港元,2012財年—2015財年累計為26.32億港元,近4年累計凈利也僅為后期累計凈利的一半。
此外,莎莎國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陡然減少。財報數據顯示,2012財年—2014財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分別為6.19億港元、8.26億港元、9.45億港元,2015財年,莎莎國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破10億港元。然而好景不長,2016財年,莎莎國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陡然降至5.45億港元,降幅達46.93%。隨后幾年,莎莎國際經營活動現金開始走下坡路,僅2018財年略有回升至6.57億港元,2019財年又跌至3.73億港元。
與2012財年相比,2019財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僅為2012財年的60%。
下半財年內地消費跌幅5.9%
在財務報告中,莎莎國際多次將業績下滑原因歸結為本地客人流失多,內地客人買得少。
財報數據顯示,2019財年來自香港及澳門市場的營業額錄得4.9%增長,同店銷售增長3%。上半年的銷售增速較快,下半年銷售則下跌。全年整體交易宗數上升3.5%,當中來自中國內地訪港旅客交易宗數上升10.5%,本地顧客的交易宗數則下跌3.6%。
2019年財年全年每宗交易平均金額整體錄得1.4%的增長,其中本地顧客交易額平均金額增長2.1%,而中國內地旅客則下跌2.3%。本地顧客及國內旅客的交易額出售件數均有所減少,但所出售的每件貨品價值則按年上升。
細看的話,2019財年上半年零售銷售額增長迅速,下半年零售銷售卻下跌5.8%,同店銷售按年下跌7.3%。下半年每宗交易平均金額按年下跌3%,其中中國內地顧客消費跌幅較大達5.9%,本地顧客則按年輕微下跌0.4%。
今年5月1日至5月4日的勞動節假期,莎莎港澳地區零售銷售按年錄得0.4%跌幅,與2018年為期3天的假期相比,港澳地區零售銷售按年下跌3.9%。其中,內地顧客的交易量上升3.0%,但每宗交易平均金額下降5.8%,以致內地顧客的營業額下降3.0%。
莎莎國際表示,自2018年6月底起,受股票市場及樓市走弱等影響,消費者轉趨謹慎及其購物模式改變,減少嘗試潮流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兩大基建于2018年9月及10月底通車帶旺旅客人流,卻未能帶動相應銷售。按照香港政府入境事務處的統計數字顯示,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的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增長年錄得20.1%的增幅,農歷新年旺季的升幅超30%。
然而,此前莎莎國際公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港澳地區春節期間零售銷售同比下降4.8%,銷售同樣低迷。2019年1-3月,公司銷售下跌8.4%至17.283億港元,集團整體營業額下滑7.2%至20.56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