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基金募資失利,長城資本投資武進不銹“啞火”,近期公告顯示,原股權轉讓協議被迫終止了。
據悉,這筆2.25億元的股權投資是PE界“非主流”的二級市場投資,若交易完成,長城資本吸納原機構股東退出的股權后,可對武進不銹持股約8%,遠超舉牌線。
有分析認為,該投資或促進長城資本投資項目的產業協同,加之股息率高,可為財務及戰略投資的雙贏標的,但嚴峻的募資形勢卻讓長城資本錯過了低吸良機。而這也并非孤例,受疫情影響,PE、VC界資金端的應激性收緊已開始對投資端帶來深遠影響。
擬受讓2280萬解禁股
隨著武進不銹上市限售股在去年底迎來解禁(首發上市日為2016年12月19日),多名股東開始對外公布減持計劃,而擬新進入場的投資人等待著抄底良機,長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資本)便是其中一例。
根據投資意向,長城資本基于看好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通過擬設立并管理的私募投資基金(以下簡稱長城基金)受讓公司原機構股東建銀資源久鑫(天津)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銀久鑫)解禁股2280萬股,占武進不銹總股本的7.96%,遠超舉牌線。
部分投資界人士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擬取得7.96%的股權并不是簡單的價值投資,一般超過舉牌線的投資就有參與管理的戰略布局,且在二級市場交易時,大股東減持時抄底入場是最佳時期。
據了解,建銀久鑫是武進不銹上市前的投資機構,也是長城資本本次擬受讓股權的出讓方。該機構曾在武進不銹上市時承諾1年鎖定期,解禁后第二年若要減持,減持比例不超過持股的100%。也就是說,從去年開始,建銀久鑫具備全倉出貨的時機與條件,因此在價格協商方面,長城資本獲得了極大優惠。
根據雙方的協定,轉讓價格最終定為9.87元/股,為協議簽署日當天11.15元/股的88.52%。以此計算,其轉讓成本為2.25億元。盡管新春開市之后下跌至9.64元/股,但屬于普降現象,目前該公司股價已經抬升至11.25元/股附近。
不過不巧的是,就在雙方協議即將生效之際,長城資本因擬發起設立的基金募資出現問題,導致這一股權轉讓被迫終止。
資金端收緊影響投資
事實上,長城資本通過設立長城基金受讓股權在與建銀久鑫簽協議的時候就約定,自協議簽署后60個工作日內(簽訂于2020年1月19日),長城資本應對長城基金完成產品備案,且長城基金募集資金足以支付本協議項下全部股份轉讓價款。
不過由于該基金尚未設立完畢,4月11日,武進不銹公告終止了該項協議轉讓,原因正是擬發起設立的長城基金未能募集成功,所以不具備支付價款的能力。
而與此同時,原股東的減持卻在繼續進行,自今年1月19日之后(上述協議簽署日),包括建銀久鑫在內的股東陸續披露新的減持計劃并公布減持結果。截至2月1日,建銀久鑫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等方式已對680.96萬股減持,其余3068.99萬股將在今年2月25日~8月22日按市場價格陸續退出(擬退出比例達100%),其中包含公司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后取得的股份。
記者發現,能夠受惠上市公司轉增股本與其利潤的高增不無關系。根據武進不銹2019年財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收23.24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16.17%;歸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15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58.12%。與此同時,該公司在2019年現金分紅比例達到64%。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期末可供分配利潤為9.37億元,并按總股本為基數分配利潤及轉增股本,擬派發現金紅利2億元(含稅),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7元(含稅),每股轉增0.4股。
按利潤分配公告日收盤價(11.45元/股)計算,武進不銹的股息率高達6%,超過多數銀行股的股息率。因此,無論從財務投資的角度,還是戰略投資的視角來看,長城資本的募資失利無疑是錯過了此次低吸的時機。
從雙方簽署協議的時間來看,1月19日正是“防疫”即將開啟之時,在此之后,整個PE、VC行業的募資形勢變得嚴峻,即便像武進不銹這樣的項目也很難吸引投資人在短期完成資金募集。不難發現,資金端的應激性收緊開始傳導至投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