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復工復產的情況如何?如何解決復產達產面臨的難點堵點?如何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
當下,中國在綜合施策,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3月份各項經濟指標正在逐步好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中國經濟出現的復蘇趨勢令人鼓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復工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袁達2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完善政策措施,推動各地方各行業分區分級、精準有序復工復產,取得了明顯進展,目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復工。
從電網企業監測的用電情況看,有色金屬、醫藥、電子、化工、鋼鐵、機械等工業行業用電量已基本達到或超過去年水平。
從物流情況看,鐵路裝車數已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民航、港口、水運均正常運營,快遞業務量已明顯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從重大項目情況看,各地堅持分類指導、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加大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力度,協調解決難點堵點問題,有力有序推動重大項目開復工提速擴面。
及時打通復工復產難點、堵點
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暢通經濟循環,這是穩定經濟運行的重要前提。
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20日表示,要針對當前復產達產面臨的難點堵點,抓緊落實調整完善后的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總結推廣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加快清理取消不合時宜的臨時管制措施和各項不合理規定。
同時,要切實發揮大項目、大企業的牽引作用,著力支持點多面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商復市,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產達產。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
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客觀上導致海外需求下降,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給產業鏈供應鏈帶來比較大的影響,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20日表示,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關鍵在于企業的穩定生產,將重點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帶動作用,全力保證重大項目建設進度,保持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通過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帶動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伍浩指出,企業復工復產后實現復產達產,需要供給和需求的有效促進。要做好國內大循環這篇文章,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新需求、引領新需求、創造新需求。危中也有機,這次疫情暴露了很多短板和弱項,可能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將改變生產的組織方式。
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指出,暢通產業鏈循環,持續梳理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及其核心配套企業名單,動態調整、壓茬推進,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打通難點、堵點,讓產業鏈有效“轉”起來,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共同發展。
中國經濟復蘇趨勢令人鼓舞
嚴鵬程指出,當前經濟運行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復。目前各地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進程。
從3月份以來的情況看,各項經濟指標正在逐步好轉。生產方面,用電量、貨運量等實物量指標明顯恢復,3月份工業降幅比前2個月大幅收窄12.4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降幅收窄3.9個百分點,4月上旬用電量已同比增長1.5%。
需求方面,內需正在不斷恢復,一季度投資、消費降幅分別比前2個月收窄8.4個、1.5個百分點。預期方面,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回升16.3個、22.7個百分點,雙雙重回榮枯線以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中國經濟出現的復蘇趨勢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