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間,一封來自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的內部郵件曝光。張勇稱,自己將在10至15年內退休,除了施永宏、茍軼群、楊小麗以外的所有海底撈員工,都有機會參與領導者接班計劃。此消息一出便引發熱議,同樣都是處在事業巔峰期,張勇為何也像阿里巴巴的馬云一樣選擇功成身退?有人認為,培養未來接班人雖然符合海底撈長遠發展,但計劃歷時十年之久,不免有炒作嫌疑。
在如何建立接班人選拔機制方面,海底撈透露,選拔機制面向公司所有員工開放,在公司已經開始實施的PK制、工分制、預算制基礎上,讓員工在不同的工作崗位進行磨礪,也包括內部創業的方式,實現賽馬機制。
被張勇點名不能“繼位”的三名員工,究竟是何許人也?公開資料顯示,施永宏、茍軼群、楊小麗三人均為海底撈創始團隊成員,張勇夫婦于1994年和施永宏夫婦一起創辦海底撈火鍋,楊小麗和茍軼群分別在1995年和1999年加入海底撈,目前張勇擔任海底撈董事長,施永宏任執行董事,楊小麗為首席運營官,茍軼群為決策委員。
張勇坦言,不能讓施永宏、茍軼群、楊小麗三人接班的理由,系“上述三人沒有什么明顯的缺點,唯一的原因就是太貴了,對未來的董事會來講,性價比確實不高”。
近期,某電商企業因高管個人問題頻頻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海底撈此時宣布內部挑選接班人,或為張勇想隱退的一個信號。
4月初,海底撈由于漲價、調價等事件遭到輿論圍攻。正值“抗疫”期間,作為國內餐飲龍頭代表的海底撈公然漲價,被不少消費者痛罵“發國難財”。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迫于壓力的海底撈發布致歉聲明并調回菜品原價,上演了一出鬧劇。
今年,海底撈的營收、凈利潤均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據中信建投發布的研報稱,疫情估計給海底撈今年的營收帶來損失約50.4億元。
據東吳證券(601555,股吧)分析師湯軍預計,海底撈經營基本面在停業影響下于2020年一季度見底,于二季度逐步爬坡,并有望于三季度經營基本面逐步恢復至過往正常經營水平。預計2020全年歸母凈利13.6億元,較原預期下降59.2%。
張勇此番高調地宣布要退休,對內激勵士氣的效果不容小覷。
據了解,在海底撈內部,職位越高并不意味著薪水越高。早在去年十月,海底撈對內部家族長以上干部的收入實行了“限高令”。這意味著,無論干部多么努力,其收入都將被控制在一個固定的數目。
按照張勇心中所說,每一個“海底撈人”,如果想獲得額外的高收入,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是去干之前不熟悉、沒有干過的崗位,比如財務、新技術、采購等;第二,員工可以選擇內部創業。
對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這個時候發出計劃,一是可以起到提振股價的作用;第二,從內部來說,也給整個團隊帶來了‘鯰魚效應’,加強了內部的活力。作為國內火鍋第一股,長期來看海底撈的發展還是比較樂觀的。”(記者 賀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