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聯系匯率制度再次受到挑戰!
據彭博報道,海曼資本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有沽空之王稱號的對沖基金經理Kyle Bass(凱爾·巴斯)已組織一只新基金,押注香港聯系匯率制將會失守,通過買入港元下跌期權,他將以杠桿高達200倍,若18個月后,香港聯系匯率制安然無恙,投資者將損失所有資金;但如果期間港元下跌幅度40%,將可取得64倍的回報。
證券時報記者就此事向海曼資本管理公司求證,但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應。
近期,港元持續走強并觸發7.75強方兌換保證水平,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自今年4月21日以來,香港金管局一共向市場注資443.86億港元,保持港元幣值處于聯匯區間水平。
沽空之王凱爾·巴斯200倍杠桿做空港元
盡管近期港匯走勢呈強,然而一直唱淡港元、有沽空之王之稱的對沖基金經理凱爾·巴斯正在啟動一項新基金,對賭香港聯匯將在接下來的18個月內崩潰。
彭博報道稱,凱爾巴斯已于6月1日成立新基金,以期權合約進行200倍杠桿操作,買入港元下跌期權,對賭港元在18個月內與美元脫鉤。巴斯向潛在投資者稱,一旦港元脫鉤并貶值40%,基金將狂賺64倍,若香港聯匯制度在18個月后維持不變,投資者將損失所有資金。
5月23日,巴斯在Twitter 發文,敦促投資者及時將港元資產轉換為美元。
不過6月10日證券時報記者就做空一事向海曼資本管理公司求證,對方并未回應。
事實上,做空港元投資行動一直都有,但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最著名的案例,莫過于資本大鱷索羅斯1997年借亞洲金融風暴之際,嘗試做空港元,但最終仍以失敗收場。
記者采訪多位香港投行以及券商分析師發現,他們觀點呈現兩極分化,一位外資資深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不會持有港元。經過此輪疫情,美元匯率指數向上突破102并達到階段性的高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美元貨幣的匯率卻一路走軟,現時港元走強并不代表以后。面對日益加劇的流動性緊縮和全球衰退,美元才是安全避風港,甚至黃金也在日漸失去光芒。”
中泰國際(香港)分析師顏招駿卻持有與之相反的觀點,他認為,現時來看,當下攻擊港元比1997年更難。截至3月,香港外匯儲備有4376億美元,遠多于1997年及2008年的近1000億美元及1600億美元,占港元M3貨幣供應45.7%??傮w上,現時香港捍衛聯系匯率的實力較此前更強。更重要的是,如今中國外匯儲備高達3.23萬億美元,而1997年時只有1399億美元。他認為,“通常一個做空者,不會公開說已經做空或想做空某個資產,通常是接近平倉那一刻才會公開,希望市場跟隨而獲得平倉機會。“
彭博社調查數據顯示,市場預期港元在未來12個月,跌穿7.9兌1美元的機會只有6%,有投行人士向記者稱,押注港元下跌就好比買彩票,參與者習慣付出小部分資金,希望獲得不成比例的高額回報,但機會卻微乎其微。
港元匯率走強,金管局近月已注入444億資金入市
聯系匯率自1983年實施以來,港元幣值一直穩定維持于7.75-7.85兌1美元水平,當港匯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便會在市場賣出港元,當港匯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局方便會買入港元,達到托價作用。在聯匯制度下,港元兌美元并不存在大幅貶值的空間。
就在6月10日早間,金管局再度承接3.43億美元沽盤,向市場注資26.58億港元。6月9日港股收盤后已承接2.5億美元沽盤,向市場注入19.38億港元,兩日共注入45.96億港元,銀行體系結余將于6月11日增至1184.07億港元。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21日以來,金管局一共14次入市承接美元沽盤,合計向市場注資達到444億港元。
有市場人士認為,金管局密集入市承接美元,正反映資金流入香港,同期網易、京東招股,以及香港股市上揚,資金需求大增也是近期港元走強的原因。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發言稱,對香港未來繼續匯聚“財氣”和“人氣”、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充滿信心,美國最近提及的所謂制裁措施,相關實際影響非常有限。即使在最極端情況,香港被限制使用美元或美元結算系統又如何?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美元外匯交易中心,為不少亞太區甚至國際企業提供各種投資、財富管理、貿易和結算服務,與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緊密相連。沖擊香港金融制度的手段,也會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極大的震蕩,甚至削弱國際市場對使用美元及持有美國金融資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