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創新再提速。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指導意見》的審議通過有助于作為關鍵基礎設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的加速,對于工業數據、知識和智慧的沉淀、復用及重構具有重要意義。”7月1日,北大縱橫特聘合伙人、中視福格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允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在有助于向下挖掘、承接更多產品裝備及業務數據的同時還有助于向上支撐、賦能更優的應用程序開發及升級。
政策持續加碼
這并不是第一次將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寫進政府文件里。
2015年以來,國家各個層面密集出臺政策,大力支持和發展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式發展,將工業互聯網放在了支撐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位置上;2017年11月,國務院有關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發布,拉開了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的大幕;2018年,工信部先后密集出臺《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方案(2018-2020年)等指導性政策。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具有正外部性,在行業加速發展的同時亦有助于企業的降本增效并有望實現進一步的良性循環。”李允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這種情況下,對于國內制造業企業的升級迭代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政策持續加碼。
此前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CEO賀東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工業互聯網,在“互聯網+工業”的基礎上充分理解工業客戶的應用場景和需求痛點,已經成為中國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在新基建風口下,工業互聯網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疫情影響下工業互聯網依舊是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也倒逼更多的制造業認識到以“云、大數據、5G、AI等IT技術構成的工業互聯網技術對于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性。
“由于疫情,不少企業開始關注智能化、互聯化改造升級,我們的訂單也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樹根互聯品牌中心總經理駱凌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疫情限制了人員流動,制造業企業開始意識到在線化、網絡化、智能化運營的重要性。
駱凌雯介紹稱,自今年3月全國開始逐步復產復工,樹根互聯基于根云平臺中40多萬工程機械設備開工率等數據,生成“工程機械指數”,準確反映了各地工程設備開工數據,并向主管部門報送,為全國復工計劃的推進及疫情期間的宏觀經濟分析提供有效參考。
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2018-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分別為1.42萬億元、2.13萬億元,占GDP比重分別為1.5%、2.2%。預計今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為2.9%。
重構商業模式
自去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放5G牌照以來,最近一年的時間里5G商用步伐不斷加快。隨著我國5G在今年實現規模商用,工業互聯網有望實現快速落地。
近期如格力、海爾、富士康等傳統制造業巨頭的“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5G示范性項目密集落地。
李允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尤其是5G技術所具有的高速率、高容量和低延遲等特點,有助于保障工業互聯網用戶與工業設備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及連接穩定,也有助于工業互聯網形成更多功能以及更強大的應用,從而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加速發展。”
“這也使得工業互聯網的生態圈更加的完整。5G的嫁接實際上是拓寬了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開拓了聚集到工業領域的一個新方向。例如去年由三一、華為、中國移動等聯合打造的全球第一臺5G遙控挖掘機,使得遙控在千里之外的河南挖掘機成為可能。”駱凌雯如此表示。
駱凌雯認為,工業互聯網實際上是一個生態圈,目前無論是平臺,抑或是軟件、設備等服務商,均基于各自的優勢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講工業互聯網的落地實施還需要更多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參與進來。“實際落地靠的是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認知,從車間級局域網連接的傳統觀念中跳脫出來,能夠將工業互聯網的建模與數據分析做更高層次的應用。”
以樹根互聯根云平臺服務過的一家企業為例,其作為電動車鋰電池的生產廠商,通過分析出廠鋰電池定位、運行效率等數據,最終發現其重度用戶市場并非個人消費類的電動車客戶,而是為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物流快遞企業,并以此調整了經營戰略。
“更重要的是,此后這家企業通過與上下游的物流快遞車生產廠商、第三方融資租賃機構合作,這家企業重構新的商業模式從賣產品轉成新運力平臺,共同服務物流快遞企業。同時,該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的經營成本也得到降低。”在駱凌雯眼里,共享經濟與商業模式的重構,這是工業互聯網核心的價值所在。
不過,眼下工業互聯網平臺在迎來高速發展期的同時,仍舊面臨著工控設備之間的網絡協議、設備接口等底層通訊不統一問題。對此,國金證券指出,工業互聯網加速推進的前提在于加速推進自動化生產能力,并解決工控設備之間的網絡協議、設備接口等底層通訊不統一問題,下半年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項目的密集釋放也將一定程度進一步提升工控需求。(記者 陳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