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漲跌幅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下周,將有6只創業板新股進行申購。這將是首批創業板注冊制新股申購。有機構指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打新收益將有望顯著提升。
下周6只創業板新股申購
創業板注冊制打新進入倒計時。從8月4日(下周二)開始,美暢股份、鋒尚文化將作為首批創業板注冊制新股進行申購。藍盾光電將于8月5日(下周三)申購,大宏立、卡倍億、安克創新將于8月6日(下周四)申購。
創業板受理擬IPO企業現小高潮
而另一方面,隨著創業板注冊制腳步的臨近,創業板受理擬IPO企業也現小高潮。7月31日晚間,深交所公布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又一批獲受理企業。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企業申請IPO,東方日升等6家企業申請再融資,江豐電子1家申請重大資產重組。至此,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獲受理企業合計518家,其中申請IPO企業363家、申請再融資企業147家、申請重大資產重組企業8家。
本次獲受理擬IPO企業中,中集車輛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此次沖刺創業板IPO擬募資20億元。
此外,本次獲受理的23家擬IPO企業中,有5家為新三板掛牌企業,分別是上海天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天億馬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邵陽維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鴻基節能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23家擬IPO企業中,多家企業的股東榜出現了知名投資機構。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業務聚焦于城市交通領域,以交通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城市交通整體解決方案,具體業務包括規劃咨詢、工程設計和檢測、大數據軟件及智慧交通等。 交通中心的控股股東是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實控人是深圳市國資委;參股股東有聯想集團、珠海高瓴道遠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清華大學等。
創業板注冊制交易規則改動要點
1、漲跌幅提高至20%
隨著創業板注冊制的全面實施,創業板交易規則將發生深刻變化。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5個交易后漲跌幅限制比例由之前的10%提高至20%,存量的創業板股票也將同步實施!這一規則與運行已一年的上交所科創板完全接軌。
當首只注冊制創業板公司上市,所有創業板股票以及相關基金均會自動變為20%漲跌幅。
2、設置臨時停牌機制
對于無漲跌幅限制股票,當盤中成交價較當日開盤價格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的,各停牌10分鐘。
盤中臨時停牌期間,可以申報,也可以撤銷申報,復牌時已接受的申報實行集合競價。
3、引入盤后定價交易方式
允許投資者在競價交易收盤后,按照收盤價買賣股票。
盤后定價申報時間:交易日9:15至11:30、13:00至15:30
盤后定價交易時間:交易日15:05至15:30
盤后定價交易期間,以收盤價為成交價、按照時間優先原則對盤后定價申報進行逐筆連續撮合。
4、增加連續競價期間“價格籠子”
在連續競價階段,限價申報的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于買入基準價格的102%;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于賣出基準價格的98%。
基準價格是什么呢? 一般情況下,買一、賣一就是基準價格。舉個簡單例子,假設買一是5元,賣一是5.01元,如果你想買,下單價格不能高于賣一的102%,也就是5.01*102%=5.11元,你想賣的話,下單價格不能低于買一的98%,也就是5*98%=4.9元。
5、設置單筆最高申報數量上限
在單筆數量方面,限價申報不超過10萬股,市價申報不超過5萬股。保留現行創業板每筆最低申報數量為100股的制度安排。
6、搞清字母標識含義
創業板注冊制實施之后,部分股票出現字母標識,比如“N”“C” “U” “W” “V”,不同字母代表不同含義。
N——首次公開發行上市股票及存托憑證上市首日
C——上市后次日至第五日
U——發行人尚未盈利;若發行人首次實現盈利,該特別標識取消
W——發行人具有表決權差異安排;若發行人不再具有表決權差異安排,該特別標識取消
V——發行人具有協議控制架構或者類似特殊安排;若上市后不再具有相關安排,該特別標識取消
強化風險警示制度,創業板也有“帽子”股
改革前,創業板股票不會被實施ST和*ST。改革后,創業板對財務類、規范類、重大違法類退市設置退市風險警示機制(即*ST制度)。被戴上* ST的帽子,主要看看財務指標。
1、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一億元;
2、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
3、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也就是說,1年虧損的創業板股票就可能會被戴上*ST的帽子,看來我們交易創業板股票,可要擦亮眼睛好好選擇“績優股”了。
而從2019年報數據來看,唐德影視、天龍光電等4家公司營收少于1億元且虧損,盛運環保等4家公司凈資產為負,天翔環境、千山藥機、曉程科技等5家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其中,金亞退、樂視退、神霧環保已被終止上市,進入退市整理期。
退市標準更加豐富完善
改革后,退市標準更加豐富完善,分別設置了交易類、財務類、規范類三大指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交易類指標中新增了“交易市值指標”:
1、連續120個交易日通過本所交易系統實現的股票累計成交量低于200萬股;
2、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每股面值;
3、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市值均低于 3 億元;
4、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每日公司股東人數均少于 400 人。
打新需要符合的條件
1、 已開通創業板權限/已簽署新版揭示書
如果還未開通創業板權限,在打新前需要開通權限。
目前,新申請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的個人投資者需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應不低于人民幣10萬元(不含通過融資融券融入的資金和證券);
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且滿足相關風險等級要求等。
如果是4月28日前開通的創業板權限,那需要重新簽署《創業板投資風險揭示書》,否則無法參與未來注冊制下創業板股票的發行申購、交易等。
2、 持倉市值需符合要求
創業板注冊制下的新股申購,和原來的規則基本一致,依舊是市值申購。
只要T-2日(T日為網上申購日,下同)的前20個交易日賬戶持倉的深圳市場非限售A股和非限售存托憑證總市值滿1萬元,即可參與打新。
若持有多個證券賬戶,則多個證券賬戶的市值合并計算。
可申購額度根據持倉的市值而定。即每5000元市值可申購一個單位(500股),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計入申購額度。不合格、休眠、注銷證券賬戶不計算市值。
3、只有一次有效機會
做好基礎準備工作后,就要進入打新實操階段了。
和傳統打新一致,創業板注冊制新股不可重復申購。不管是使用多賬戶同時申購一只新股,還是單一賬戶多次申購同一只新股,均是第一筆申購為有效申購,其余申購均無效。申購一經申報,不得撤單,提交之前需要確認好。
4、 申購數量有限制
每5000元深市市值可申購一個單位的新股,即500股。也就是說,我們的最少申購數量是500股。
5、 繳款操作
申購完成后,T+2日即可查詢中簽結果,如若中簽, 要確保當天16:00前資金賬戶中有足額的可用資金繳款,不足部分視為放棄認購。
如果中了簽卻忘了繳款,可能還會被拉入網上打新黑名單,那可謂損了夫人又折兵。
投資者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但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自結算參與人最近一次申報其放棄認購的次日起6個月(按180個自然日計算,含次日)內不得參與新股、存托憑證、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網上申購。不得參與網上申購的投資者參與上述證券網上申購的,結算公司將對其申購做無效處理。
打新收益有望顯著提升
根據中信證券整理,2019年以來創業板上市新股的回報情況,其平均一字板漲幅218%,平均每簽盈利2.13萬元。
開源證券孫金鉅、任浪等人研報分析,借鑒科創板經驗,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打新收益有望顯著提升。
1、融資規模:目前創業板從受理到注冊平均僅需27天,發行審核高效且儲備項目充足,預計首批注冊并發行企業20-30家,2020年達70-90家。另外,根據已受理企業披露的募投項目融資額,預計每家首發募資接近8億元,2020年創業板注冊制下募資總額550-700億元;
2、中簽率:綜合考慮之下,預計改革后創業板A類中簽率將較改革前提高2倍左右;
3、上市首日漲跌幅:平均每家募資近8億元的假設對應首發PE近35倍。相比之下,科創板開市以來新股平均首發PE為70.9倍,首日平均漲幅177%;同期創業板新股平均開板漲幅203%,開板時平均PE為69.7倍。考慮到改革后創業板公司體量保持穩定,雖然盈利能力下降但成長性更優,預計注冊制改革后創業板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80%-120%。
總體而言,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中簽率大幅提升、融資規模擴容及較高的首日漲幅將創造可觀的打新收益。
在上述假設前提下,對保守/中性/樂觀三種情形下創業板網下打新收益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注冊制下創業板將創造可觀的網下打新增強收益。以1.5億產品規模為例,若創業板首批注冊發行公司數為25家,則有望為A類投資者創造打新收益率0.8%(保守)/1.3%(中性)/2.0%(樂觀),為C類投資者創造打新收益率0.6%(保守)/1.1%(中性)/2.0%(樂觀)。若假設2020年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后發行公司數為73家(保守)/85家(中性)/93(樂觀)家,則有望為A類投資者創造打新收益率2.5%(保守)/4.4%(中性)/7.3%(樂觀),為C類投資者創造打新收益率1.7%(保守)/3.8%(中性)/7.3%(樂觀)。
華泰證券沈娟團隊研報判斷,預計1-2億元規模的產品參加創業板網下打新即可申購大部分新股。
報告分析,2019年以來進行網下發行的創業板新股頂格申購市值均在2億元以下,87%的頂格申購市值在1億元以下。因此預計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后,1-2億元規模的產品參加創業板網下打新即可申購大部分新股。
隨著產品規模的減少,收益率相應提高,同時隨著市場參與門檻的提高,產品數量的降低進一步帶來收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