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券監管部門宣布,原定的分級基金整改期限不變,這意味著到今年年底,尚在運行的所有分級基金產品,都將調整為LOF等其他類型的基金產品,不能再以帶杠桿的分級形式存在。到年底,在市場上一度風光無限的分級基金產品,將正式退出舞臺。
最早的分級基金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設計還比較簡單,沒有上折、下折的安排,投資標的是深證成指。雖然在運行中基金凈值波動較大,但受關注程度并不高,并非市場的熱門品種。到了2015年,當時出現了力度相當大的題材股行情,一些主題以及行業類的分級基金,因為帶有杠桿,凈值上升很快,儼然成為市場上的明星品種。不過,隨著后來股市的大幅度調整 ,分級基金也遭受重挫,特別是在基金下折的過程中,部分投資者損失較大。
分級基金作為一種帶杠桿的投資產品,給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提供了不同的收益預期,以滿足各自不同的需求,在創意上是好的。但是客觀上很容易產生凈值大起大落的效果,因此對投資者而言風險很大。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分級基金產品普遍沒有對投資者進行適當性管理的安排。作為高杠桿產品,卻不要求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評估,這也就為日后出現糾紛埋下了隱患。應該說,就當時的分級基金相關規則以及制度而言,的確是存在不少不夠完善的地方。也因為這樣在2015年股市發生“異常波動”后不久,分級基金就被監管部門叫停,已有的品種要限期整改,并且規定了2020年12月為截止日。在沒有準備好必要的風險控制手段,產品設計有還存在某些缺陷,并且在短期內難以從根本上予以解決的背景下,這樣做無疑是必要的,有關市場各方也是能夠理解的。
近兩年來,已經有部分分級基金完成了整改,目前市場上還在運行的分級基金還有百余只,總份額接近400億份,與高峰時期相比,已經明顯減少。但是,近段時間來,伴隨著市場活躍,一些資金較大規模地參與到分級基金的交易中,在了解到分級基金的整改不會延期以后,更是加大了操作力度。這其中固然有充分利用分級基金所具有的杠桿優勢擴大投資收益的考量,但也不乏抓住這最后的時機進行投機的因素,這無疑給分級基金的順利整改增加了難度。因此,在分級基金最后的交易時段中,如何提示風險,避免由于過度投機引發B類份額高溢價的出現,以及在整改中如何向其他類型產品平穩轉換等,都是需要花大力氣來做的工作。
分級基金告別證券市場雖然有些許遺憾,但這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大家認真總結。從發展趨勢上看,市場需要存在適當的杠桿交易,但控制杠桿的比例,特別是建立起健全的逆向調節機制和加強投資者的適當性管理,也是不可或缺。實踐也告訴人們,在相關條件并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匆忙推出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今后,公募基金中還是會出現帶杠桿的產品,人們希望它能夠有足夠的成熟,即可以滿足投資者的要求,也做到了對風險的有效防控,成為真正有利于市場穩定發展的,也是受歡迎的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