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方面,注冊制下的首批18只創業板上市公司均出現上漲,并未出現破發現象。但到了后半周,18只新股走勢開始出現明顯分化。一些強勢股依然保持著100%以上的周累計漲幅,但部分個股股價大幅沖高回落。這反映了市場資金對于創業板新股的態度,開始出現比較大的分歧。記者林司楠
創業板“18羅漢”表現分化
本周最受投資者關注的股票,無疑就是創業板“18羅漢”(指深交所創業板注冊制下的首批18只新股)。其中,周內漲幅最大的(較發行價)創業板新股是康泰醫學,一周下來,其最新收盤價90.80元/股,較發行價10.16元/股,暴漲793.7%。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漲幅王”的創業板注冊制新股,康泰醫學在上市首日便吸引了不少市場資金的關注。當天,股價一度暴漲近30倍,但在臨近收盤時又出現股價大幅回落的局面(收盤漲幅收窄至10倍,這意味著追高者日內虧損最高達62%)。暴漲過后,周三至周五,康泰醫學股價分別下跌17.40%、3.93%和17.67%。而這也是18只創業板新股一周內走勢的一個縮影。
一周漲幅排名第二的卡倍億(較發行價上漲405.1%)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該股上市首日股價大漲743.3%,但從周三開始,股價便大幅回撤,三天跌幅分別達到20.47%、5.37%和18.95%,從最高的179.50元/股大幅回落至最低的94.89元/股,最大回撤幅度達到47.13%。
創業板注冊制,也對創業板老股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其中,最吸引投資者眼球的,就是股價連續4個20%漲停板(因為創業板注冊制,目前創業板股票統一實施20%漲跌停限制)的天山生物,而如果從8月19日(即還未實施20%漲跌停限制的時期)算起,天山生物股價已連續7天漲停,其股價從5.83元上漲至16.08元,累計暴漲175.64%。8月27日晚間,天山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交易嚴重異常波動,8月28日開市起停牌核查,這也為這只惹眼的創業板老股按下了暫停鍵。
8月27日晚間,天山生物還發布了2020年半年度報告。半年報顯示,天山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77.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765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861萬元。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度,天山生物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6079.1萬元,且截至2019年12月31日,天山生物的流動負債高于流動資產7.75億元,年審會計師認為上市公司存在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
如何看待注冊制下的創業板市場?
從本周的市場表現來看,創業板指的整體漲幅要明顯好于主板的上證綜指和深成指,而創業板個股的整體表現似乎也要比主板的一些傳統周期股票來得更為優異。那么,對于投資者而言,如何看待注冊制下的創業板市場?
“注冊制為創業板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開了更大的投資空間。監管部門表示,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是為下一步中小板和主板注冊制改革奠定基礎,以更好地服務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這是非常積極有利的一面。”杭州某券商投資顧問向記者表示,“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投資者盲目追隨20%漲跌停的刺激感,忽視了業績和風險,從而讓自己陷入被動。在創業板注冊制下,創業板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可以選擇企業的機會,但對投資者而言,風險是需要自己控制的,應該更加關注上市公司基本面,而不是隨意追漲殺跌,過度投機。”
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許之彥則指出,在過去的11年,創業板經歷了四輪投資周期:第一輪是2009年到2013年,創業板發展剛剛起步;第二輪是2013年到2015年,這實際上是一個泡沫化的階段,創業板從低點至高點上漲了6倍之多;第三輪是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其中經歷了股災熔斷和商譽減值;第四輪是2018年下半年至今,創業板逐漸進入價值投資區間,因為創業板中的企業經過了10年多的優勝劣汰,對于優質的公司已經做出了甄選。經歷了一個長期出清的過程,市場的認知度得到根本改善,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資本市場在發生巨大變化。
在創業板注冊制下,許之彥認為個人投資者投資的難度更高了。在他看來,首先,上市的公司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可能無法悉數甄別。創業板的上市范圍也比較廣泛,很多科技企業有些專屬特征,普通投資者無法在自己的經濟及專業范圍內進行區別。其次,盡管有大量的上市公司,但是真正具有價值性的頭部公司依然會獲得市場的大部分關注。最后,建議投資者通過投資基金的方式進入創業板市場,可以關注創業板50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