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始料未及的走勢,讓VC/PE們的狂歡瞬間冷靜下來,重新思索原有投資邏輯的有效性。
“18羅漢”整體跌幅超過35%
截至9月4日,共有21家注冊制企業登陸創業板。其中,第一批上市的“18羅漢”中,鋒尚文化最低下跌至142.52元,發行價為138.02元;美暢股份最低47.65元,發行價為43.76元;杰美特最低49.38元,發行價為41.26元。這三家新股離“破發”僅一步之遙。
其他18家注冊制新股雖然距離發行價還有一段距離,但從上市后最高價算起至本周最低價,跌幅仍然慘重,多只個股跌幅超過50%。例如,卡倍億9天狂瀉59.83%;大宏立8天狂瀉57.45%;圣元環保9天狂瀉52.60%;康泰醫學10天狂瀉74.83%;天陽科技10天狂瀉52.98%;蒙泰高新7天狂瀉51.09%。9月1日上市的C大葉,4天暴挫54.23%;C迦南4天暴挫51.76%;C盛德4天暴挫54.78%。
據記者統計,上市以來21只注冊制新股的平均跌幅超過35%。
IPO盛宴下VC/PE重新思考投資邏輯
如果以上市日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首發企業數量達119家,同比增長80%,IPO募資總規模已達1392.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30%,創下5年以來的新高。
但是部分科創板企業股價破發,以及注冊制新股連續暴跌,讓對IPO盛宴抱有極高期望的VC/PE們開始冷靜下來,“以前像投行一樣看項目,特別關注收入和利潤。現在更重視公司的技術和商業核心能力。”
澳銀資本董事長熊鋼在近日舉辦的“2020大灣區前海資本夏季論壇”上指出,注冊制導致投資核心邏輯發生變化,向支持企業創新和價值投資轉變,包括對風險的判斷也會改變。
熊鋼認為,在超短期,也就是一兩個月、半年的時間內,市場走勢很難判斷。但在中短期,也就是1-3年乃至5年的時間尺度上,應該是利空。原因是,隨著退市制度的高效化和持續化,退市會越來越快,原有投資邏輯逐漸失效,個人投資者虧損將加劇。
達晨財智業務合伙人錢文暉認為,IPO有時候也是雙刃劍,一旦為了IPO而IPO,會出現更大的陷阱。注冊制之下的整個二級市場的估值分化會加劇,這個時候要謹慎看待企業的價值。因為資本市場游戲規則的變化意味著,對于有未來良好前景、有技術含量,甚至是改革人類生活方式的科技類企業,應該給予它更高的估值,哪怕它目前在收入和利潤上還沒有達到相應的規模。
BV百度風投駐深圳代表李仁健則表示,注冊制實行之后,在投資理念上最大的變化是:“以前不愛聽故事,現在特別愛聽故事。”
原在中信資本創投任執行董事的李仁健表示,以前做投資的時候特別關注收入和利潤,把PE倍數壓得死死的,DD(盡職調查)做得很細,每個訂單都要去核。現在看項目必須有一個好故事,否則都不會去看那些數據。
璀璨資本創始合伙人吳曉豐認為,如果之前就投了很多項目,這個時候能上市就上市。但如果現在才開始投,想趕這一波紅利,那就算了。因為這樣的一個市場環境下,現在去追趕這一波IPO的機會,很可能是一個陷阱。
澳銀資本執行總裁歐光耀透露,澳銀資本過去幾只清算基金中,有一只基金是沒有一個項目IPO,但4年就回了本金,IRR在30%左右,也證明了其實IPO并不是唯一的退出途徑。
創東方董事長肖水龍認為,雖然各家投資機構的策略不同,但是在注冊制下,最終還是朝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投資輪次也將前移,向早期投資靠攏,這將和國家政策引導的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