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創業板成交額首度超過滬市,這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里程碑事件,當天創業板20%漲停板的股票數量多達24只,創業板的炒作熱情可見一斑!
創業板最近這火爆的表現,我想了一個詞來定義——“垃圾牛”,論指數現在沒有多少可圈可點的地方,但論創業板最近瘋炒的熱門個股的賺錢效應,比傳統意義上的牛市還要強。
如何看待當前A股之“怪相”,創業板市場一小部分股票走強,吸引各路資金參與其中,但對創業板指數并無帶動作用,這樣的炒作可持續嗎?主板市場接下來會怎樣演繹?
我的主要結論是:
其一,創業板這些低價、低位的垃圾股(基本面普遍不好)的炒作潮,也算是天時、地利、人和,有持續性,算是小范圍的“局部”牛市。
其二,就主板而言,綱領性的判斷,9月8日的文中我也給出了,美股,A股再次開啟大跌行情,本質上的原因是流動性驅動力量的衰竭。種種跡象表明,上半年超寬松的流動性環境正在悄然發生改變,而構建于流動性之上的高估值(泡沫)對于流動性支撐邊際效應遞減又是非常敏感的。這是大環境,也是當前主導股市的核心邏輯。
其三,大消費板塊被砸得越深,說明機構撤離的規模越大,如果以大消費為代表的大市值,績優公司都不再具有戰略配置價值,A股市場還有什么樣的板塊能取而代之呢,二線藍籌顯然難當重任,大科技方向具有戰略配置價值,但就中期而言,頻繁遭遇利空干擾,且估值也比較高,并不是當下的最優配置選項。
游資們找到了新的炒作“示范區”,他們的風險偏好也與日俱增;但社保,公募機構們眼下的調倉換股則是左右為難,這種被動的操作很難在主板里發動大行情。
對于主板市場,流動性大環境已悄然改變,目前大盤指數維持在高位震蕩只是暫時的,隨著海外風險提升,A股又缺乏機構們重新布局的主線、題材,創業板“垃圾牛”也再次經受監管考驗,種種因素疊加,短期主板調整風險并未解除。
創業板“垃圾牛”的炒作天時、地利、人和
從行情表現來看,無疑,創業板所謂低價“垃圾股”的炒作漸入佳境,看著行情軟件刷屏的20%漲停,真有種“牛市”的錯覺。
記得創業板新的交易制度剛剛推出的時候,只有少數幾只敢于“吃螃蟹”拉20%漲停的,天山生物就是其中一只,沒想到,它居然成為了引領創業板垃圾股炒作的總龍頭。
不過細想一下,創業板出現這一波炒作潮,從道理上也是說得過去的,也算得上是天時地利人和。
先說天時,今年股市的IPO融資任務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重要,因為疫情因素,企業融資的任務也更加重,創業板注冊制開閘也是為了“放開手腳”,加快推進IPO,上周A股IPO家數就達到了15家。創業板這樣火爆的炒作氛圍,其實是十分有利于IPO提速的,這是政治任務,適時要提溜一兩個關小黑屋敲打敲打,監管層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
再說地利,7月初的藍籌補漲行情,迅速填平了估值洼地,9月初創業板低價股的炒作,本質上也是補漲行情,本周創業板市場已經消滅了4元以下的低價股。風水輪流轉,現在大市值,高估值的績優股殺跌,釋放出資金,自然首選低位,低估值的股票,所以這是創業板低價股炒作的一個有利環境。
至于人和,說白了就是賺取效應強,能吸引資金聚集,創業板成交額突破滬市就很能說明問題了,20%的漲停板確實對散戶誘惑很大,而A股投資者群體又是以散戶為主,所以只要有點火的資金,跟風炒作的散戶眾多,據說天山生物現在的炒作絕大部分都是散戶資金。
基于以上三點分析,創業板這一波低價股的炒作潮,是現在市場實在沒有什么像樣的題材炒的環境下催生的特殊產物,不過,監管層又出手了!這種不符合“價值投資”理念的瘋狂炒作是否還能持續?
我覺得應該會出現分化了,部分跟風的也要調整了,“垃圾牛”或許只是曇花一現!
9月8日晚間,天山生物出公告“二進宮”又停牌了,還有豫金剛石和長方集團也停牌了。9月9日創業板這批瘋炒的股票,究竟是“群龍無首,吉”,還是“樹倒猢猻散”,拭目以待,這也是檢驗“垃圾牛”成色的試金石!
美股跌勢依然很猛,對全球股市形成拖累
關于美股的問題,在9月8日文章里已分析過其主導邏輯,估值高VS基本面差,支撐美股維持在高位的就是超寬裕的流動性,只要流動性的增量供給出狀況,市場預期很快就會改變,并引導機構的拋售行為。9月7日美國假期美股休市一天,9月8日美股盤中再次大幅下挫,國際原油更是大跌超過8%。
美股這次下跌的啟動速度也是很快的,并不亞于今年3月份,而且隨著下跌的延續,市場的共識性預期還會進一步強化,再次出現“熔斷”也并非不可能,我認為美股現在的下跌屬于中期轉勢,而不是短線調整的范疇了,警惕美股連續大跌拖累全球股市,A股9月8日盤中好不容易反彈了一波,可能反彈的成果很快又會得而復失!
機構調倉換股,依然還是“被迫”做補漲行情
9月8日,白酒板塊殺跌,這實際上是大消費板塊整體殺跌的延伸,從當天上證指數領漲的板塊來看,一方面是保險和券商拉指數,另一方面是煤炭,鋼鐵等藍籌再次補漲,大科技方向并沒有資金大舉進場跡象。
這說明機構們調倉換股,從大市值績優股撤出來,暫時也沒有好去處,以防守為主,攻擊意愿并不強。舊的“抱團”邏輯被打破,新的戰略配置方向不明朗,大盤指數短期能否真正企穩,還得看以大消費為代表的績優股能否止跌。我的判斷是,大消費還沒有止跌,白酒和食品飲料目前的調整幅度還不充分。
綜上所述,就中期行情來說,重點是觀察流動性環境的改變以及海外風險的傳導,目前市場對此并沒有形成一致性預期,這也是行情調整并不是走單邊趨勢的原因;就短期行情來說,一是美股還在繼續殺跌,會影響市場風險偏好,二是監管層對創業板妖股再次出手,看這次資金們是否還要繼續瘋炒,這也是一個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