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創業板和科創板作為中國最具有成長力的兩個板塊,包含的上市公司各有各的優勢與特色,雖然都是“成長型”,但還是有一丟丟不同的!
今天,就來帶大家做個小功課,看看科創板與創業板各有什么不同吧!
創業板VS科創板:定義的不同
創業板上市于2009年10月30日,隸屬于深圳證券交易所。
需要注意的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定位為: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等需要進行融資和發展的企業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
再來看看科創板:科創板上市于2020年7月22日,隸屬于上海證券交易所。
它的上市公司定位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從這個概念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創業板主要的定位就是“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這與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定位還是有所區別的。
創業板上市公司界定的涵蓋范圍更廣,只要你是創業型中小企業且還不夠在主板上市的資格,都可以考慮在創業板上市,而科創板“科技創新企業”的要求則更具有行業、產業上的針對性。
創業板VS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區別
除了定義上的不同之外,創業板與科創板企業的上市公司在各項指標上也有所區別,投資需謹慎。
創業板由于成立時間較早,距今已有10年的歷史,因此上市公司數量較多。
此外,行業方面覆蓋的也是比較全的,囊括了除銀行、房地產外的26個申萬一級行業;而科創板涵蓋的行業則較少,僅為13個,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6個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市值方面,創業板依然包含許多小市值公司,平均市值僅為116.56,而科創板標的的市值則達到202.03。
在市盈率和市凈率方面,創業板市盈率較高,而科創板上市公司市凈率較高。
創業板VS科創板:相同的地方
1、都有“注冊制” “個股20%”漲跌幅限制
隨著近期創業板政策改革,我國的創業板也終于和科創板一樣,開始施行注冊制的上市制度以及個股20%的漲跌幅限制了!
而科創板則是從上市首日就有了這樣的規定,目前來看,在核準上市制度和個股漲跌幅限定上,創業板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終于與科創板保持了一致!
2、都屬于“高成長型指數”
看了兩個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成長型二板市場,相信許多投資者關心的還是:這兩個二板市場上市后究竟表現如何?
由于科創50基日為2020年1月2日,因此我們選取了這兩只指數今年以來的表現來為大家做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創業板指有近50%的漲幅,而科創50指數為37.5%。
單從今年的表現來看,創業板指的表現還是要優于科創50指數的,但長期兩個指數的表現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另外,細心的讀者可能也發現,創業板指和科創50都是極富有彈性的指數。
而從形狀上來看,科創50的彈性可能相比創業板指還要更高一些,這就導致這兩只指數在行情來臨時會有較好的表現,但如果市場調整,也會產生較大的回撤,屬于“高風險、高預期回報”的成長型品種。
投資小貼士:“能”者居之
今年以來,創業板和科創板的優秀表現讓許多投資者都“饞了”,但想提醒大家的是,高回報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
在注冊制的條件下,無論是創業板還是科創板,上市的門檻都變低了,長期來看必然是“優勝劣汰”的過程。
表現好的股票會被時間驗證,而質量不佳的上市公司卻有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再加上20%的漲跌幅限制,無疑加大了投資個股的難度和風險。
所以,如果看好這兩個板塊的投資者,不妨考慮“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比如專門投資于創業板或者科創板的基金。
畢竟公募基金作為專業的投資者,擁有大把的研究時間和專業的投研資源,在投資研究上比普通投資者更為深入和透徹,一些封閉的基金,還可以參與到戰略配售中,優先獲得新股的配售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