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化改造后的城市中心主路——岐黃大道。
進入九月,隨著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的全力推進,西峰城區又增添了幾道靚麗的風景線。
城區南北主路岐黃大道經過海綿化提質改造之后,寬闊的路面煥然一新,金色的隔離護欄上擺放著朵朵盛開的鮮花,兩側隔離帶的綠植郁郁蔥蔥,各種交通標識、標線清晰明了。這條貫穿城市南北的主街道如今“變身”成為一條繽紛花景大道,令人賞心悅目,不僅提升了城市景觀品位,也讓交通變得更加通暢。
慶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提質改造是在確保道路原有功能不變的前提下,結合道路橫斷面和排水方向,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隔帶和綠化帶新建海綿設施,項目概算總投資7500萬元左右。”
岐黃大道海綿化提質改造項目于2019年3月底開工建設,2020年7月底全面完成。提質改造內容主要包括:車行道路面修復及加鋪、人行道海綿化改造、交通組織優化設計、中水管網改造、道路兩側綠化帶海綿化改造及景觀提質改造、照明亮化改造等。
此外,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路線和標準要求,對這條道路綜合實施了海綿化改造措施。將道緣石抬高10cm,可有效緩解樹根隆起對鋪裝材料的破壞,而且不用調整現有標高,即可實現路側綠帶自然下沉,確保雨水能夠有效地匯集到綠化帶中。人行道鋪裝選用陶瓷透水磚,道路沿線設置碎石溝或植草溝來收集雨水,雨水系統末端設雨水儲水、凈化回用設施,共設置6個容積為50m3的蓄水池。實施道路中水系統工程,水源為南區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系統成網后可保障各人工湖補水、企業生產用水以及綠化澆灑、道路沖洗。
據了解,改造后的道路年徑流總量外排控制率≥65.48%,道路面源污染消減率≥60%,雨水資源化利用率為10%。
目前,西峰城區安定西路長慶大道至慶化大道段,解放西路長慶大道至慶化大道段,石油東路岐黃大道至北京大道段以及蘭州東路北京大道至仁杰路段,路面工程已全部完成并開放,恢復車輛通行。
作為2020年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項目重點工程之一的海綿管控業務用房及海綿廣場項目,正在緊張有序推進。
記者了解到,海綿管控業務用房主體和室外配套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沙盤模型制作、燈飾亮化、裝飾裝修等室內陳列、布展工程。海綿廣場運用生態城市建設的全新理念,建有溢流井、生物滯留帶、植草溝、下沉式綠地、生態樹池、生態旱溪、透水鋪裝、地下管網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目前已完成所有鋪裝及綠化工程,計劃于國慶節前全面開放。
2016年4月,慶陽市被列為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經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批復,我市海綿城市試點面積為29.6平方公里,項目總數256個,總投資47.35億元。截至目前,256個項目已建成155項,完工率60.5%,完成投資41億元,占批復總投資86.6%。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慶陽市按照“滲、滯、蓄、凈、用、排”的六字方針,緊扣“一軸兩心三帶五湖三溝道五片區”的總體布局,遵循“滯蓄為主、以凈促用、適度滲透、有序排放”的技術路線,堅持“全域協調、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的原則,全面實施、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確保項目實施落地落實。
舊城海綿化改造重點解決城市內澇及溢流污染問題。目前已實施老舊小區、機關單位、校園地塊等海綿化改造項目98項,新建改建綠地公園46處,市民廣場7處。通過海綿化改造,老舊地塊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城市景觀明顯提升,打造生態宜居新慶陽。
新城海綿化建設著力構建全面的城市海綿體系,新建海綿道路21.68公里,舊改道路37.75公里。新建城市污水管網56.8公里,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收集管網26公里。
雨水綜合利用重點解決雨水資源化利用、林地恢復及地下水涵養問題。實施內澇治理項目18項,新建雨水管線52公里,配套建設中水管網34條22.5公里。
記者在海綿城市內澇治理項目安定東路40號井地下頂管作業施工現場看到,新建雨水管道直徑為2.4米,通過土壓平衡頂管掘進機的刀盤運轉,每天頂進10-12米。現場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每隔100米開挖工作井及接收井,在地下5米至11米范圍下埋管道,新建中水管道,更新電力、電訊等配套設施。原有雨水管道狹窄、布線零亂,而且年久失修,新建雨水管線直徑大,布局優化,也便于人工作業。
固溝保塬系統構建重點解決雨水下塬排放及固溝保塬綜合體系建設問題。通過實施小崆峒溝、張鐵溝、火巷溝3個溝道治理項目,把“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與“控源、攔沙、固溝、護城、治河”的固溝保塬理念緊密結合、融會貫通、綜合施策、全面推進。同時,在這3條天然溝道建設塘壩箱涵、排水通道以及生態濕地,通過收集、凈化、蓄存雨水,分解海綿管控指標,有效遏制溝道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
水生態保持重點解決湖泊富營養化及優質水景構建問題。建設東郊湖、西湖和小北湖3個湖體公園,增加庫容70萬立方米,可調蓄容積27萬立方米,擴大水域面積220.45畝,較試點前增加43.7%。目前,西湖項目正在進行墻灰土換填、基礎防水、擋墻基礎鋼筋綁扎等工程,建成后可有效解決城區西部,特別是高鐵站場片區的雨水排放問題,保障中心城區內澇排洪安全。
南區污水處理廠是慶陽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一部分,目前土建結構部分以及工藝設備安裝已經完成。慶陽隴灃海綿城市建設管理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管理負責人張洪志告訴記者,改造之后的污水排放指標將從原來的一級B標準提高到一級A標準,同時建成的中水處理系統,為城市工業用水、綠化灌溉、道路澆灑及湖體補水提供循環再利用的水資源。
通過污水截流管網建設、雨污分流改造、生態凈化設施建設,有效控制城區溢流污水,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為馬蓮河流域生態污染治理奠定基礎。
“目前已完工項目基本實現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目標,達到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效果,改善了人居環境,優化了發展環境。”慶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