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由組長張寶順帶隊,頭頂烈日,進農戶、進企業、進園區、進大山,實地考察北京市圍繞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面落實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工作進展情況。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北京市布置的一道重大時代課題。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進程中,北京市以昂揚的奮斗精神,清晰地認識自己、科學地規劃明天,才能無愧于偉大的時代,建功立業于今天。
敢于拼搏,堅決以疏解整治促提升
多少年來,雖然北京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資源環境容量也接近了極限,“大城市病”困擾著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北京要做‘白菜心’,不要做白菜幫,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的期待。”楊斌副市長表示。要想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這個“牛鼻子”。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整治促提升,這無疑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轉折。
長安街西,永定河畔,首鋼首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座落其間,主要負責首鋼搬遷后污染地塊治理及修復工作,成為了北京市落實產業疏解的縮影。在現場,張寶順查看了煅燒爐、在線監測系統等裝置的運行情況,聽取了企業負責人關于首鋼搬遷后污染地塊處置情況的匯報。他表示,“首鋼集團為了首都北京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首鋼首華關于受污染地塊的治理模式很好,可以為全社會治理污染地塊提供借鑒。”
在首鋼第三號高爐前,張寶順詳細了解了首鋼涉鋼產業關停后,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的規劃及高爐改造利用等情況。這座建成于1959年的高爐,不僅是首鋼園區極具代表性的工業遺存之一,如今也是“玩轉新潮流、hold住高精尖”的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敢為人先,以超前標準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明確了“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提出了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部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首都干部群眾牢記囑托,不懈努力,今天首都北京的生態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改善:霧霾漸除,藍天回歸,黑臭水體變成了涓涓清流,“留白增綠”擦亮了整個城市的底色和未來。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是一座舊村拆遷后新建的國家級產業園區,張寶順在詳細了解了園區的布局規劃后強調:“和諧宜居城市是一塊塊搞起來的,必須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諧宜居、綠色發展的理念,保護好、利用好生態環境資源,吸引更多企業和高科技人才扎根北京。”
美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依托”。近年來,北京市通州區圍繞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創新四大功能定位,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建設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藍綠交織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遵循中華營城理念、北京建城傳統、通州地域文脈,以“一帶、一軸、多組團”拉開城市框,形成了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環球主題公園、運河商務區、張家灣設計小鎮等一批嶄新的“金名片”。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并推動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組長張寶順表示,“城市副中心的建設責任重大,意義非凡,一定要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市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將城市副中心建設成標桿式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