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來的全球經濟復蘇路徑,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化和發展戰略司司長柯睿智表示:“要實現‘V型’復蘇,需要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達到兩位數,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根據貿發會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以上,全球產出將減少超過6萬億美元,全球貿易將減少約20%,外國直接投資可能下降40%。不過,中國經濟預計仍將保持正增長,這成為了疫情陰霾下全球經濟為數不多的亮點。
全球經濟普遍下滑
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支持
對全球經濟而言,今年是艱難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社交隔離成為了保護生命和維護衛生系統的唯一選擇,但社會活動的停擺也引發了經濟危機?!秷蟾妗凤@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產出收縮幅度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更為嚴重,甚至一度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貿發會議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與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GreatDepression)相當的全面衰退。貿發會議秘書處根據聯合國全球政策模式計算得出,整體而言,發達國家經濟將在2020年萎縮5.8%,發展中國家將萎縮2.1%。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認為,雖然發展中國家經濟萎縮程度低于發達國家,但其面臨的挑戰卻更為嚴峻。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5億多個工作崗位受到危機的威脅,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雖然隨著復工復產,許多工作崗位將會恢復,但有些崗位將永遠消失。國際勞工組織預計,到今年年底,至少有1億個工作崗位將完全消失。受此影響,貿發會議預計,發展中國家將有9000萬至1.2億人口陷入極端貧困,近3億人口面臨糧食安全問題。拉美地區可能會受到特別嚴重的打擊,該地區經濟將在今年大幅萎縮7.1%。
與此同時,不少發展中國家還需要進一步擴大財政支出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經濟萎縮使得稅收下降,再加上出口收入的大幅減少和未償債務,這些發展中國家未來將面臨不小的資金缺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月發布報告稱,為應對疫情,全球財政支出總計約9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12%,其中一半通過政府預算直接提供,另一半則通過公共部門額外借貸等財政融資手段獲得。根據貿發會議估算,發展中國家在2020年至2021年面臨大量的公共外債償付壓力,高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償付額度在2萬億至2.3萬億美元之間,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償付額度在6000億至1萬億美元之間。
對不少發展中國家而言,世界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是重要甚至是主要的債權人,發達國家的商業機構也持有可觀份額。貿發會議呼吁,發達國家應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支持,幫助其解決阻礙復蘇和增長前景的根本問題。此外,貿發會議還建議,國際多邊體系應進行更大膽的改革,增強其抗風險性。具體措施包括擴大特別提款權的使用、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支持以協助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建立獨立的全球債務管理機構和公共信用評級機構等。
中國經濟保持正增長
為全球經濟復蘇增添動力
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成為了疫情陰霾下全球經濟的一抹亮色。貿發會議預計,中國經濟在今明兩年將保持正增長,明年或將上升至8.1%??骂V潜硎?,中國迅速采取封鎖措施,非常成功地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也因此成為了少數幾個預計不會出現經濟收縮的國家。此外,包括IMF、經合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在內的其他機構也預測,中國經濟今年的表現將明顯好于世界其他地區。
“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并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最重要的邊際驅動力。”英國經濟學家、高盛前資產管理主席吉姆·奧尼爾表示。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包括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個指標的增速出現年內的首次轉正。而此前公布的中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3.2%,也從第一季度的萎縮中快速反彈。
惠譽評級首席經濟學家布萊恩·考爾頓也表示,中國工業生產率先復蘇,自全面解除社交隔離以來增長勢頭迅猛,得益于中國工廠重新復工復產,全球制造業確保供應鏈穩定的壓力得以顯著緩解。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復蘇將通過貿易和投資渠道支持東盟、“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等區域增長。考爾頓進一步表示,在全球層面,目前還難以全面評估中國經濟復蘇的影響。但可以明確的是,中國經濟復蘇對提振全球投資者預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將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內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對全球各行各業都具有積極意義。